盡管最近幾天氣溫驟降,卻阻擋不住今年新品春裝的上市步伐。但是,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上市春裝價格未升反降,同比降幅及降價范圍都大異于常年情況,不僅是一些二三流春裝明顯降價,如VERO MODA、KAMA、ONLY、ESPRIT等服裝品牌的春裝也加入打折促銷行列。
“一年之計在于春”,服裝行業卻整體呈現頹勢,記者昨日就此采訪島城多家服裝企業,發現本土品牌競爭加劇引發庫存積壓,成為目前服裝
市場探訪
商場隨處可見新品打折
五折、六折、甚至三折……記者昨日首先來到臺東商圈的萬達購物廣場,一樓大小數十家服裝店中,有近半數都在打折促銷春裝,除一些往年舊款之外,許多剛上市的新品也在打折行列。“今年春裝的確便宜,不光沒有漲價,還比去年跌了。”萬達購物廣場一家服裝店銷售員告訴記者,去年的時候,一件新品時裝T恤價格在230元左右,今年剛剛上的新貨,一件才賣170元。對于降價原因,該銷售員表示并不太清楚,“可能是今年進價就便宜,所以售價就低,這里面涉及商業機密,我也不太清楚。”隨后,記者在該購物廣場內轉了一圈,發現春裝優惠至三折的服裝店就有四五家,其他的優惠折扣也在六折左右。
隨后,記者來到附近的利群商廈的服裝部,看到許多品牌時裝也開始降價促銷。在ESPRIT品牌店里,記者看到,春夏服裝正在進行五折優惠促銷,該店銷售員表示,商場內的多數品牌服裝都在打折,“過去我們的新品都是不打折的,今年為了回報客戶,我們的新品春夏裝也打折了。”而在同樓層的VERO MODA服裝店內,銷售人員稱,去年一條該品牌的女式春夏長褲價格一般在400元左右,而今年則優惠到了300元以下,“最近幾年里,去年漲得最大,今年落回去了一些。”
“今年春裝沒漲價,反而是降了一點。”天馬外貿城王經理向記者介紹說,部分打折春裝是去年的舊款,但與往年不同的是,很多品牌服裝在春季推出了折扣。
行業動態
四成“衣企”業績大跌
對于服裝行業來說,這場“倒春寒”似乎來得很猛。截至目前,在已披露2012年企業年報的上市服裝企業當中,有近四成的服裝企業業績出現了大幅下滑。根據證券機構的第三方統計數據,服裝行業內的33家上市公司當中,2012年三季度末存貨總額高達455億元,環比增加5.39%,創下自2008年以來的新高。其中,雅戈爾和紅豆股份分別以239.53億元和39.78億元的存貨高居第一、二名。而森馬服飾凈利陡降38%、美邦服飾凈利下滑29%、中國服裝2012年凈利潤虧損4417.48萬元。
“2012年可以說是服裝行業‘最后的晚餐’了。”服裝商田常健告訴記者,今年春裝價格同比下降的原因很復雜,總體而言,是中國服裝行業多年畸形發展的一次爆發。“前不久我剛去韓國采購,那里的新品春裝價格還是同比上漲的。”田常健說,目前春裝價格同比下降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地區,而綜合來看,青島地區的情況更為嚴重,“這是因為青島周邊聚集了大批服裝加工廠,對于服裝行業的變化更為敏感。”
企業說法
品牌扎堆引發庫存積壓
“以前即墨服裝里,本地的服裝品牌也就二百多個,可現在你再去看看,沒有六百個,也得有四百個。”即墨市通濟街道嘉樂服裝廠張嘉誠告訴記者,自2012年開始,即墨大大小小的服裝廠就開始忙活著打造各自的服裝品牌,這也引起了一場本土品牌的 “大戰”。“以前我們這些廠都是給外商代工的,沒有自己的品牌,完全是OEM客商提供的品牌。”張嘉誠說,由于2012年國際服裝市場蕭條,即墨本土的服裝廠就面臨著“出口轉內銷”的唯一道路。“我以前是給歐美市場生產女士家居服和兒童服裝的,去年開始打自己的服裝品牌,主要是兒童服裝。”張嘉誠表示,像他這樣的情況,在即墨很多,“我們的服裝質量很好,工藝也都符合國際標準,在國內賣肯定沒有問題。”
然而國內市場給這些轉型服裝企業上了一課。由于本土品牌在2012年扎堆推出,導致本土服裝市場的競爭加劇。城陽惜福鎮一家服裝廠就因為庫存積壓,導致企業資金出現了問題。“以前我不是做服裝的,是給外商生產地毯和毛巾被的,去年才開始做自己的服裝品牌。”該廠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由于缺乏服裝品牌的操作經驗,對于國內的市場營銷手段不太熟悉,所以推出的服裝新品一直叫不響。“用最好的衣料,選最新的款式,但做出來的衣服就是賣不動。”這名負責人說,自2012年下半年開始,廠里的庫存就一天比一天多,目前企業周轉資金已經斷鏈,“我現在就想著把企業轉出去,可現在很難找到人接盤。”(記者 官華晨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