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遞員在裝著菜刀的包裹單上填寫單據。
記者隨后發現,裝著菜刀的包裹業務單上寫著衛浴用品。 記者郵寄的燃油打火機和小瓶機油。 圓通快遞快遞員在沒有檢查的情況下收了記者的包裹,得知記者還想寄機油,他打電話和公司溝通。 最近兩天,發生在北京和南京的“玩具炸彈包裹”事件引起了巨大關注,“玩具炸彈”雖不是違禁品,不過南京警方稱,將責令收發該包裹的圓通快遞公司進行整改,并提醒其在收發類似包裹時要預估可能造成的影響。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打火機、機油屬易燃易爆品,和管制刀具、化妝水都在禁運違禁品之列。違禁品的快遞情況如何呢?昨天,記者分別使用打火機、機油和管制刀具體驗快遞員在收快遞時的查驗流程,發現一些快遞公司仍接收違禁品,且并未對包好的物品進行再次開包檢查,有些快遞員檢查也只是簡單看一眼,并沒有翻看物品。 體驗一 違禁品:管制刀具、化妝水 管制刀具不用過安檢 快遞公司:順豐、申通 昨天下午,記者將已經用鞋盒包裝好的快件遞給快遞員,里面是報紙包裹著的一把約25厘米長、3厘米寬的長條刀和一把15厘米長、4厘米寬的尖頭刀。 順豐快遞員打開包裹查看了一下,很吃驚:“管制刀具啊?” 得知寄往同城勁松某小區,快遞員說,明天上午10點半之前可以送到。物品在順義集中打包,不過安檢。說完拿著物品離開。 16時40分,申通快遞一位50多歲的快遞員上門。記者將裝著一把菜刀和一把剪刀的盒子遞給他,快遞員沒有打開看,掂量一下說,8塊錢。記者填單子的時候,快遞員拆開看了下,說:“有刀啊。”不過,還是合上盒子,收了單子和快遞費離開。寄送全程不到10分鐘。 違禁液體無須寫名稱 快遞公司:宅急送 昨日下午,宅急送快遞員上門,記者拿出要寄送的一把新菜刀,沒有包裝。 “這是違禁品。”快遞員表示需要打電話詢問經理。通完電話后,快遞員問了寄送目的后說:“給對方用的話,可以偷偷給你寄。” 快遞員將菜刀放進有“宅急送”字樣的綠色信封,在單子上的內件品名一欄填寫了“衛浴用品”。 對于管制刀具能否用宅急送寄出,記者致電宅急送和平里公司,經理回答,只要包裝一下交包裝費,在北京可以順利寄出,寄往異地,通過陸運也可以。 宅急送這位快遞員說,宅急送也可以寄送液體,玻璃瓶裝液體也可以。“別家不一定能寄,我們宅急送能。但是保丟不保碎。” 但在國家相關規定中,明確寫著“全程經陸路運輸的國內件禁止收寄物”包括液體類:含酒精的飲料(啤酒、白酒等)、水劑等。易碎品:玻璃制品。 昨晚,記者將兩瓶化妝水遞給上門取件的圓通快遞員,快遞員稱走“汽運”,即汽車運輸,液體可以送出。 填快遞詳情單時,記者問物品名稱能否填寫化妝品,快遞員稱,“什么都不用寫。” 交包裝費就可寄尖刀 快遞公司:韻達 昨日18時20分,韻達快遞人員上門,對于寄送的管制刀具,快遞員說:“你這是兇器,道理上是不能寄的,但是給包裝費可以幫你處理一下寄出,40元,最少35元。”他說,打火機亦是如此,多交5元的包裝費就可寄出。 韻達快遞員說,快遞員收到的同城快遞快件,當天都在分公司集中打包,第二天快遞員到分公司取件送出,過程不需經過安檢。 體驗二 違禁品:燃油打火機、機油 寄打火機未開包查驗 快遞公司:順豐、圓通、匯通 昨天,記者先將違禁品燃油打火機放在書本里,并用紙袋子包裝好聯系順豐快遞。 順豐快遞員拿到記者包裝好的物品后詢問,“寄什么?”記者答,“書本。”快遞員打開包裝袋后,僅簡單掃了眼隨即又包裝起來,并沒有將袋子里的書本拿出來檢查。 “每次收件都這么簡單嗎?”記者問,快遞員回應,每天要收大量快遞,所以要提高效率。 記者又約了圓通快遞前來取件,對方得知所寄的是書本后,并沒有開包檢驗,只是讓記者填寫單子,并表示只要填清楚收件人姓名、地址、電話即可,寄件人可填可不填,隨后拿走包裹并稱明天一早送到。 昨日下午,匯通快遞員得知記者要打火機和機油一起寄的時候,表示只能寄沒有裝油的打火機,機油能不能寄要詢問領導,隨后將電話遞給一名男子,得知記者寄同城后,該男子表示“可以寄,沒問題。” 違禁品可以私下寄送 快遞公司:申通 昨日下午,記者將一瓶5毫升的機油和書本裝入袋中包好。傍晚,申通快遞員上門取件時,并沒有詢問記者所寄物品是什么,直接將記者包好的包裹裝入一個袋子中,并讓記者填寫單子。 “這個可不可以一起送一下。”記者拿出一瓶133毫升的機油。“哪里?”快遞員問。 記者告知詳細地址后,快遞員表示私下可以幫送,但不清楚地址沒辦法。“不熟,我找也麻煩啊,如果我一下就知道地址,那我私下可以幫你送。”快遞員說,他接過一些禁運的物品,同城私底下幫人快遞,只是要多收5塊錢。 ■ 追訪 不寄違禁品業務受損失 記者查閱相關法律發現,國內對于航空、陸路運輸違禁品,早有明文規定。其中,海鮮、含酒精的飲料、水劑等液體類物品以及玻璃制品、火柴、打火機、機油等都屬于快遞違禁品。 2012年2月,國家郵政局下發通知:快遞企業要嚴格執行收寄驗視制度,如用戶拒絕開拆、拒絕驗視的,快遞企業不予收寄。對收寄驗視制度落實不到位的企業,必須依法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直至依法吊銷快遞經營許可證。 今年3月1日實施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規定,快遞服務組織收寄時應當場驗視內件,并禁止收寄違禁物品。不過北京一家快遞企業有關負責人表示,違禁品的范圍廣,且很多和日常生活相關,不寄對快遞業務是損失,所以一般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 律師說法 快遞行業監管漏洞大 律師趙占領認為,物流企業總部對旗下各站點約束和監管不夠,管理存在漏洞。雖然快遞行業有明文規定禁止收寄違禁品,但在實際生活中,許多快遞工作人員并沒有遵照相關規定,而是照樣攬收快件。 趙占領表示,雖然快遞公司有事先檢查快件的義務,并應該承擔相關責任,但事實上遇到這種事情,很難舉證,“快遞公司在收件時讓你填單子,意味著履行相關合約,即使顧客訴上公堂,快遞公司也只承擔很小的責任。”趙占領說,違禁品在快遞過程如果發生意外導致嚴重后果,那么快遞公司和寄件人就要承擔責任,構成犯罪要追究刑責。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林野 李雪瑩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林野 李雪瑩 (原標題:多交5元快遞費 幫忙同城寄尖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