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9月28日訊(記者 張萍)家住黃島的亮亮(化名)剛3歲,因兩個月前的一場感冒患上“鼻塞”的毛病,吃藥一直不見好。一周前因呼吸困難,父母帶著亮亮來到青島婦女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就診,檢查發現孩子的鼻腔后端靠近顱底處有一個腫物!幸運的是,通過鼻內鏡下微創手術確定腫物只是炎性病變,非惡性腫瘤。術后修復良好,亮亮已于昨日康復出院。
感冒倆月一直“鼻塞”吃藥也不見好
據了解,兩個月前,亮亮得了一場感冒,就有了“鼻塞”的毛病,還經常無故流涕。父母一開始沒有太過注意,認為孩子可能得了鼻炎。
然而,經過多次藥物治療,亮亮的鼻塞卻一直沒見好……
一周前,孩子出現張嘴喘氣,影響正常呼吸了。父母趕緊帶著亮亮來到青島婦女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就診,但接診醫生耳鼻喉科主任醫師于海玲的診斷結果卻讓他們憂心不已。
于海玲初步診斷發現在亮亮的鼻腔后端靠近顱底處有一個腫物,是鼻腔顱底占位,同時不排除腫瘤可能,需要盡快手術。
亮亮鼻腔后端靠近顱底處有一個腫物。
腫物位置“危險”:手術鉗易碰到重要神經和血管
于海玲告訴青島新聞網記者,顱底區域解剖關系復雜,且區域內有許多重要的神經和血管穿行,因此該區域的手術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高難度,也使之成為近年來外科手術中最富挑戰力的新興領域之一。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鼻顱底區域長期被視為手術“禁區”。
同時,亮亮年齡小,鼻顱底區域狹小,操作空間小,進一步加大了手術的風險。
亮亮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病情。為了保證手術的成功,青島婦兒醫院耳鼻喉科的醫務人員組織多學科會診,根據亮亮的病情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并確定利用先進的手術導航設備術中實時定位,進一步確保手術的安全。
鼻內鏡下微創手術1小時巧取“禍首”
9月25日,在目前最先進的NAV1紅外光學手術導航系統輔助下,耳鼻喉科醫護人員成功為亮亮在鼻內鏡下實施了微創手術治療。
手術全程一個多小時,順利切除腫物。并且,冰凍病理結果為良性!在場所有醫護人員都忍不住歡呼。
據了解,影像手術導航系統是計算機技術、立體定向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結合的高科技產物。紅外光學導航系統通過把患者的影像資料三維重建,結合光學紅外線攝像頭反射裝置,可以協助醫生在術中精準定位,同時可以對危險區域標記,在手術到達危險區域時發出警報,從而確保按照預定的手術路線到達病灶,為手術提供實時的安全保障。
該項手術的順利開展,開創了青島婦兒醫院鼻竇顱底外科微創手術的新篇章,也為島城小兒鼻竇顱底外科內鏡手術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于海玲提醒:孩子反復鼻塞、流涕,家長應足夠重視。
提醒:孩子反復鼻塞流涕家長應引起重視
鼻塞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癥狀之一,很多疾病都是以鼻塞為首發癥狀,有時由于癥狀輕微,痛苦不大,很容易被人們忽視了,因為這些“小問題”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沒有造成太大的妨礙。殊不知,有些鼻塞也會造成大問題,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造成鼻塞的原因相當多,最常見的原因是鼻炎。由于鼻炎發病的初期癥狀與感冒極其相似,有些患者被確診為鼻炎之后,仍然不重視,總認為是鼻塞、流鼻涕的“小毛病”,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除鼻炎外,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竇炎,腺樣體肥大、鼻腔、鼻竇腫瘤;鼻咽部、前顱底腫瘤;鼻腔的特異性感染的分泌物阻塞,如鼻梅毒、鼻白喉、鼻結核、鼻硬結癥等病人皆可出現鼻塞癥狀。
長期鼻塞,往往會導致患兒常呈慢性病容、出現發育障礙、面容改變、精神不振、智力遲鈍、記憶力差等癥狀,甚至影響兒童的身體及智力發育。如果是惡性腫瘤引起的鼻塞,還可能伴有頭痛、涕血、視力變化及相應的神經受侵癥狀。
于海玲提醒,如果孩子出現反復鼻塞、流涕等現象,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以便及時得到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