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2月12日訊(記者 于泓 通訊員 王恩全 焦惠妮)今年來,市北區市場監管局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將思想的大解放轉化為工作的大推進,以觀念的轉變和模式的創新,著力破解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變“按部就班”為“先行先試”,破解“提效難”
“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和始終堅持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就是要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標準。商事制度改革前,由于環節多、時限長、流程復雜等原因,群眾“排長隊、多跑腿、辦事難”,滿意度始終不高。為破解登記注冊“提效難”,市北區市場監管局積極響應“放管服”改革要求,不等不靠,打破常規,力爭走在“一次辦好”先行先試的前列。率先實行智能“微登記”,實現“網上辦”。“材料報不全、填不對”是企業申報登記的難點,也是阻礙“一次辦結”的痛點,約占所有問題數的80%以上。為此,專門研發了智能登記系統“百事通”,在全市率先實施智能登記和自愿預審,企業只需填寫基本信息,系統生成材料,出錯自動標記,改好就能“一次過關”,將申報材料時間縮短至5分鐘,有效解決了“來回跑”問題。積極推進企業“全程電子化”登記和個體微登記改革,推行微信預約、營業執照自助打印、郵寄送達等便民舉措,有效壓縮企業開辦時間,一般登記事項“當日辦結”,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1小時領照”,個體工商戶當場申請立等可取。目前,全區已有3000余戶企業實現了注冊登記“全網絡、無紙化、零見面”。率先推行“全域通辦”,實現“就近辦”。以往企業登記只能在行政審批大廳集中辦理,許多企業不得不繞遠路。對此,借鑒區塊鏈“去中心化”理念,深入推行“全域通辦、政銀合作”,企業的營業執照既可到就近的市場監管所辦理,又可到銀行網點自主打印,打破分轄區、分層級辦照的舊格局,實現“跨區域、一窗口、零距離”服務,有效緩解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場主體井噴式增長帶來的“辦照難”現象,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開展“打造‘新監管心服務’品牌、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等主題活動,開通大項目直通車,實行全程跟蹤、“一對一”指導,助推“小桔特來電”“城發中瀛”等47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順利落地。目前,全區市場主體總量達15.78萬戶,居全市第三,較改革前增長105%。
變“傳統管理”為“精準服務”,破解“增質難”
如果說招商引資是發展區域經濟的“先手棋”,那么通過品牌戰略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就是市場監管部門奮力推進的“棋后招”。針對部分企業缺乏品牌意識和內生動力的現狀,市北區市場監管局突破“以管理為主”的思維局限,將“質量強區”作為抓手,充分運用職能優勢,深入調研,精準施策,竭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打好幫扶牌。發揮區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和標準化建設推進委員會組織協調作用,出臺區品牌發展、標準化資助獎勵辦法。走訪調研企業1500余戶,梳理、匯總優勢企業情況,提前介入、精準幫扶。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原屬傳統紡織產業,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急需轉型。我局調研發現問題后,一對一幫扶企業理順發展方向,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助推海麗雅將“一根不起眼的繩纜”做成了國際品牌,成為國家深潛科考指定產品,企業獲省名牌及市長質量獎,品牌價值提升了60%。目前,全區獲中國質量獎1個,省長質量獎3個,市長質量獎5個,山東省名牌52個,位居全市第一。打好引導牌。在全省率先引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連續3年邀請專家參與質量問診,指導企業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和管理方法。青島福岡工貿有限公司是我區一家有20多年歷史的老牌食品企業,但隨著企業發展,在管理上遇到退貨率高、零售店業績欠佳等發展“瓶頸”。在實施卓越績效管理過程中,專家團隊幫助企業制定整改方案,在短短3個月內,企業零售業績就提升了12%,退貨率降低21%。目前,全區像福岡商貿這樣的受益企業已達50余家。
變“形式整合”為“內在融合”,破解“執行難”
鄭書記在解放思想大討論動員講話中指出,目標是否堅定決定事業的成敗,執行是否到位決定目標的實現。工作干得好不好,關鍵在隊伍,關鍵在執行力。而市場監管隊伍經過2013年以來體制調整、分流劃轉,公務員數量銳減42%,且自愿留下人員多為年齡偏大、身患重疾等非骨干力量,人員入不敷出壓力加劇。針對人員短缺、年齡結構老化、職能整合等現實問題,市場監管局從加強隊伍建設入手,多措并舉深挖潛,不折不扣抓執行,爭當敢擔當、善作為的“排頭兵”。組團發展,凝聚優勢力量。依托班子成員帶領分管科室,搭建“組團發展”小平臺,整合骨干力量突破業務難題。例如,“消費維權團隊”在分管領導帶領下,召開汽車行業投訴公示新聞發布會,倒逼經營者自我約束、誠信經營。穩妥處置出租車與飯店勾結拉客等消費輿情。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老年人保健咨詢投訴熱點,排查建檔,編發《消費警示》,有效降低投訴量。今年以來,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24.2萬元,被評為“全國消費維權先進集體”。全員參與,凝聚監管合力。針對監管所執法力量下沉街道,積極應對,緊密配合,在峰會、創城等重要時段,堅持領導包所、全員參與、科所聯動、駐場監管。克服我區特種設備數量多、監管難度大的困難,全員出動、派駐到所,“5+2”“白加黑”對全區1225家單位近1.2萬臺特種設備開展“拉網式”排查,首次實現100%全覆蓋。今年共組織8次由領導帶隊、全員下沉監管所的執法大行動,在高效監管中有力促進了職能整合和隊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