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的常見原因是什么?
時間:2012-01-05來源:青島健康醫療頻道
據統計,在常見病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率僅次于感冒。中老年人由于年齡引起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不可抗拒地受到“腰突”困擾,而隨著電腦的普及和工作方式的改變,“腰突”發病率在青少年人群中也開始激增,他們大部分都是需要長期保持坐姿工作的年輕白領、學生等人群,“腰突”已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生活。
腰椎間盤突出癥,亦稱為髓核突出(或脫出),或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腰腿痛。本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尤其是髓核。楊安禮教授告訴筆者,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不外乎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a、內在因素: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多發部位是第4腰椎和第5腰椎,這是由于腰部的生理結構所造成的。
一、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
在正常情況下,椎間盤經常受體重的壓迫,加上腰部又經常進行屈曲、后伸等活動,更易造成椎間盤較大的擠壓和磨損,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間盤,從而產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變。
由于腰椎間盤突入椎管后造成椎管容積減小而引發癥狀,各種原因引起的黃韌帶肥厚,脊柱后突以及小關節增生也都能導致椎管進一步狹窄。因此,從廣義上說,腰突癥是椎管狹窄的病因之一。反之,發育性狹小的椎管又可以促成、加重腰突癥的發生。
二、椎間盤自身解剖因素的弱點。
椎間盤在成人之后逐漸缺乏血液循環,修復能力也較差,尤其是在上述退變產生后,修復能力更顯得有些無能為力。
椎間盤后外側的纖維環較為薄弱,而后縱韌帶在腰5、骶1平面時,寬度顯著減少,對纖維環的加強作用明顯減弱。
b、外在因素:
一、外力作用。
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長期腰部用力不當、過度用力、姿勢或體位的不正確等情況。
例如裝卸工作人員長期彎腰提舉重物,駕駛員長期處于坐位和顛簸狀態。這些長期反復的外力造成的輕微損傷,日積月累地作用于椎間盤,加重了退變的程度。
二、誘發因素。
1、突然負重或閃腰:腰部負荷突然增加,尤其是快速彎腰、側屈或旋轉,是形成纖維環破裂的主要原因。
2、腰部外傷:在暴力較強、未引起骨折脫位時,有可能使已退變的髓核突出。此外,進行腰穿檢查或腰麻后也有可能產生椎間盤突出。
3、姿勢不當: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處于屈曲位時,突然給予一個外加的旋轉動作,則易誘發髓核突出。
4、腹壓增高:腹壓與椎間盤突出有一定的關系,有時甚至在劇烈咳嗽、打噴嚏、大便秘結、用力屏氣時也可發生髓核突出。
5、受寒受濕:寒冷或潮濕可引起小血管收縮、肌肉痙攣,使椎間盤的壓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變的椎間盤破裂。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