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用好改革的“沖擊鉆”
以改革促招商、聚產業、優環境、惠民生,聚力打造青島內聯外通的中央活力區——
城陽:用好改革的“沖擊鉆”
攻堅克難、攻城拔寨,需要拿出更多超常規、大力度、突破性的改革創新舉措。聚焦打造青島內聯外通的中央活力區,城陽區堅持想透、說清、干實,轉變路數打法,全面深化改革。2019年累計實施各類制度創新199項、新推出市級以上制度成果31項,新爭取市級以上改革試點42項,新出臺政策性改革文件105件。全年共獲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全國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區、全國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區、全省首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驗區等國家和省級榮譽稱號35項。
時下,立足建設“全市先行先試改革試驗區”的目標,城陽區正加速從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以改革激發更多創新創造的活力。
▲城陽區充分發揮平臺優勢,打造的中韓交流合作“國際客廳”開廳后,進一步加速全球范圍要素資源向城陽集聚。任曉萌 攝
創新思想工作方法,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
“這個新建廠房是優化公司產能的重要措施,相關部門為我們提供了驗前指導服務,少跑了很多腿。今天當場就做出聯合驗收決定,允許我們可以立即交付使用,又節約了半個多月的時間。”青島眾瑞智能儀器公司副總經理張世忠十分高興,7月3日上午,經過城陽區聯合驗收工作組認真查驗,工程當場認定為合格,實現了“建成即使用”。自優化營商環境改革以來,城陽區出臺了一系列便民新政,打破項目投產制約,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建設工程竣工聯合驗收就是今年一項至關重要的新政。
工程竣工驗收現場分秒必爭,線下生產車間里同樣如火如荼。在城陽區棘洪灘街道的中車四方股份、中車四方有限、四方龐巴迪三家企業生產線上,地鐵車體正加快生產,“復興號”成功下線,海外訂單及時交付……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小管委、大平臺”的市場化改革新路子,讓這里千億級產業鏈蹄疾步穩、步步為營向前推進。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深諳改革創新之道的城陽,堅持平臺思維、市場思維、法治思維,在更大的市場空間優化配置資源,整合各類要素資源做好發展乘法。世界韓商合作大會、日韓(青島)進口商品博覽會、軌道交通新材料產業高峰論壇、青島國際博士后創新創業園,借助轄區內81個各級各類平臺,全球范圍要素資源加速向城陽集聚。
搭平臺、拓市場,城陽不僅在思想方法上突破創新,更在真抓實干上主動出擊。6月23日上午,中韓交流合作“國際客廳”開廳,集會議、論壇、路演、招商、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云端客廳”同步啟用,韓源新零售周末倉庫等8個重點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額達2.7億美元。“‘國際客廳’將實現優質資源的順暢對接,推進中韓產業、科技和文化的交流合作,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和中韓交流合作的橋頭堡。”城陽區貿促會會長孫雙群介紹說。
以改革創新為引擎的城陽區,不斷挖掘增長區域發展新動力,點燃經濟發展活力,這讓城陽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也表現出良好的發展“耐力”。今年以來,城陽區先后與中國信息化發展研究院、陽光七星投資集團、深圳文科園林股份有限公司等眾多優質企業、機構簽署項目合作協議。1-6月,130個項目簽約落地城陽,總投資達1027億元。
尤其是在新興產業領域,城陽區充分利用軌道交通產業優勢,搶抓新基建窗口期,助力產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發出勇當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急先鋒”的最強音。4月底,海信網絡科技數字青島項目、青島光子5G智慧塔項目、大唐網絡青島機器人總部項目等10個項目簽約落戶城陽,總投資額達158億元,實現新興產業領域的強勢領跑,為城陽持續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方向,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我們誠邀廣大企業、社會精英提供意見建議,參與制定《城陽區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三年攻堅實施方案》,并攜手打造‘青島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引領區。”4月27日上午,城陽區加快以工業互聯網為重點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項目發布及集中簽約儀式舉行。會上,城陽“開門決策”,誠邀“合伙人”圍繞工業互聯網和“新基建”提出規劃、設計、建設、運營、政策等方面的創意,企業出創意,政府來論證,可行即實施。同時,對涉及5G基站及應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及軌道交通等領域的77個新基建項目“陽光發布”,計劃總投資615.3億元。
以市場化力量整合資源,賦予市場主體充分的自主權和靈活性,讓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和創新主角,積極創造條件發揮企業家的聰明才智、成全企業家的創意創新。城陽打破傳統的項目招投標模式,常態化實施重大項目資源“陽光發布”,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城市有機更新,提高公共設施項目建設的全要素生產率。僅2019年就累計發布了27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高達3700億元。同時,為了讓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城陽區在政策出臺前進行陽光答辯,聽取企業家的意見建議;在政策出臺后進行陽光質詢,請企業家評判成效,對出臺政策不兌現的部門,進行責任追究,倒逼惠企政策落實。
城陽區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以制度創新和流程再造激發內生動力的同時,更致力于營商環境“法治化”,探索出臺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督促惠企政策落實。
前期,城陽區司法局組織第三方法律服務機構提出法律意見,協調相關部門核實,為區內110余家企業研究解決貫標認證企業補貼發放的問題。“由政府花錢給我們雇的律師出面,思路更清晰、流程也更高效,目前政府部門已經準備召開聯席會議,幫助我們解決補貼發放問題。”一位企業代表告訴記者。
“惠企政策在具體實踐中會由于某些政策針對性不強、不透明或是宣傳不到位的原因,造成企業享受政策優惠方面的損失,我們的職責就是盡我們所能幫助企業。”由棘洪灘街道辦事處購買法律服務的山東海樂普律師事務所律師劉苗告訴記者,此前,她曾幫助青島市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協調撥付到位2000萬元的新能源項目補貼資金。
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營造“陽光生活”
改革的落腳點和著眼點始終離不開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城陽區堅持用群眾的語言設定改革目標,以群眾的感受確立改革標準,完成“人民出題—頂層破題—基層解題—群眾批題”的改革閉環。他們搭建起群眾訴求綜合辦理平臺、建議征詢平臺,就人民群眾最關切的話題出實招、出真招,同時對重點工作推進情況進行公開質詢,全力打造陽光生態。
政務服務辦理有“槽點”,“找茬窗口”留言立馬辦。在城陽市民中心的政務服務大廳,“找茬窗口”格外醒目。“為真正解決群眾辦事難題,讓他們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我們開設窗口歡迎大家吐槽,收集到的有效問題會第一時間想對策、出實招。”城陽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表示。
政務服務辦理難題,可以公開“找茬”。民生服務訴求,更能及時傾聽解決。城陽區整合區民聲服務中心公開電話、網上信箱、網絡輿情和政民互動活動等4大類39條市民訴求渠道。2019年,共受理市民訴求14.66萬件次,其中26項群眾熱點訴求納入區辦實事和區重點項目集中解決。不僅如此,該區還搭建起公眾建議征詢平臺,在全市率先設立100萬元的“改革創新建議”獎,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改革創新建議,共收集來自24個省份的改革創新建議1412條。
聽民聲、辦民事、解民憂,更暖民心。面對困難群眾,城陽區統籌社會救助體系整合,成立社會救助資源數據管理服務中心,通過該平臺將全區18個部門、8個街道的各類救助信息實時導入平臺,目前已收集9萬余條數據信息。全要素、全維度分析后,在物質上實現精準社會救助,更在心理層面上關愛有加。依托瑞陽心語心理服務公司,城陽區設立了社會救助心理關愛基地,為困難群體點亮心靈的“小桔燈”,以陽光心理救助服務“1235”助力個人健康、家庭幸福、社會和諧。
充分發揮標準化在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中的作用。7月8日下午,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啟動暨青島“陽光城陽”社會治理標準化試點啟動大會舉行,打造民生領域政府服務“國字號”品牌。為做好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建設,城陽區下發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建設方案,計劃通過兩年時間,實現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有標可依、建標齊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科學健全、規范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穩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城陽”品牌體系健全、科學適用;基本公共服務可復制、可推廣的“城陽經驗”在全國推廣。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任曉萌 通訊員 王作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