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青島蔬菜產量“由負轉正” 生產積極向好發展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5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市統計局獲悉,今年以來,在經受了新冠疫情影響及霜凍、暴雨、冰雹等極端天氣災害后,前三季度全市蔬菜播種面積104.3萬畝,同比下降2.0%。但各方多措并舉,全市蔬菜及食用菌生產扭轉不利局面,蔬菜及食用菌產量387.2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2萬噸,同比增長0.6%;蔬菜平均單產3712公斤/畝,同比增長2.7%。全市蔬菜生產形勢穩定。
今年第一、二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生產產量增速下滑,由于各方多措并舉、全力復工復產以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三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生產積極向好發展,播種面積、產量、單產均實現正增長。蔬菜播種面積53.6萬畝,同比增長0.2%;蔬菜及食用菌總產量201.1萬噸,比去年增加2.2萬噸,同比增長1.1%;單產3752公斤/畝,同比增長1.0%。
分品種看,根莖類、茄果類蔬菜增幅較大。前三季度,根莖類蔬菜播種面積52.8萬畝,比去年同期增加約2萬畝,同比增長3.7%;產量187.4萬噸,同比增長5.6%。其中胡蘿卜播種面積11.5萬畝,馬鈴薯播種面積36.6萬畝,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2.1萬畝、0.5萬畝;胡蘿卜產量49.8萬噸,馬鈴薯產量117.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8.7%、0.3%。近年來,因品種優化,單產提高,西紅柿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7萬噸,同比增長16.5%,拉動茄果類蔬菜產量保持較高的增長幅度。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民眾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蔬菜品種日趨豐富。除大白菜、蘿卜、馬鈴薯、大蔥及芹菜、菠菜、油菜等大眾菜之外,蘆筍、茼蒿、秋葵、芥菜、萵筍、香菜等小眾蔬菜品種也頗受市民喜愛,市場行情較好,有效帶動了農戶種植小品種蔬菜的積極性。
分區市看,萊西、膠州兩市蔬菜生產穩中有增。前三季度,萊西市蔬菜種植面積同比減少0.3%,產量同比增長7.6%。其中白蘿卜、胡蘿卜、馬鈴薯、黃瓜、西紅柿以及食用菌產量增幅都較大。馬鈴薯是膠州市的主要蔬菜品種,其播種面積約占全市馬鈴薯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前三季度,膠州馬鈴薯產量近40萬噸,同比增長1.6%。
市統計局分析蔬菜生產波動主要原因為,種植結構調整因素影響播種面積。為追求高效益,部分種植戶根據市場行情、天氣、土地輪種等綜合情況改種效益更高的林果、花卉、中草藥等農作物品種。即墨靈山鎮三季度蔬菜面積減少0.4萬畝,原因是大量土地流轉用于花卉、中藥材種植,2020年僅中藥材播種面積達1.2萬畝,比去年增加0.6萬畝。
惡劣氣候因素也導致部分品種蔬菜產量下降。部分區市受4月上旬、中旬兩次倒春寒以及5月17日冰雹災害影響,土豆菀受損嚴重,需要新發芽,導致收獲期延長,單產下降。如平度市白沙河街道馬鈴薯單產較去年同期減少949.4公斤/畝,下降28.6%。
此外,工業項目占地也是原因之一。黃島區由于水源缺乏和半丘陵山區,重點圍繞二三產融合發展重化工和海洋經濟,蔬菜種植發展有所減弱。城陽區、嶗山區等則由于城鎮化進度加快,農業及蔬菜生產呈逐年萎縮狀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