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集中銷毀2.6萬件假劣侵權罰沒品 總貨值500萬元
青島新聞網12月4日訊(記者 黃曉)隨著一聲令下,56批次、2.6萬件、總重21噸的假劣侵權罰沒物品被依法無害化集中監督銷毀,這些罰沒品涉及干海制品、B超機、藥品、化肥、服裝等,總貨值達500萬元。為夯實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產品質量“四個安全”底線,警示違法分子,今天上午,青島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組織開展了“守護‘四個安全’、凈化市場環境”罰沒物品集中監督銷毀活動。
據了解,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和《青島市應繳公物處理辦法》規定,罰沒物品主要采取兩種方式銷毀,即焚燒物化和粉碎填埋。本次活動執行的罰沒物品共計21噸,涉及56批次,貨值500萬元。其中食品16個批次,主要包括執法檢查中罰沒的不合格干海制品、過期原材料、食品禮盒制品等,貨值21萬元;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19個批次,主要包括執法檢查中罰沒的未依法注冊的B超機、假藥劣藥、不合格隱形眼鏡等,貨值440萬元;消費品及工業產品21個批次,主要包括執法檢查中罰沒的商標侵權的復合肥料、不合格服裝、不符合環保標準的塑料購物袋等,貨值43萬元。
此次罰沒物品監督銷毀活動,既是市場監管部門守護“四個安全”堅定決心的有力舉措,又是近年來打假治劣取得豐碩成果的集中展示,既有力震懾了違法分子的囂張氣焰,又切實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青島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自2019年7月成立以來,堅決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局工作部署,認真踐行“創新、提升、服務、一流”市場監管執法理念,堅持黨建統領實現凝心聚力,堅持理念創新強化執法機制,將“規范化、制度化、精細化”的要求體現到執法全過程、貫穿到執法全領域。支隊承擔660余部法律法規規章、663項行政處罰類權責事項的行政執法職能,占市場監管系統權責清單事項的80.6%。成立一年多來,查辦案件579起,罰沒款入庫2026.54萬元,案值4604.93萬元。無復議訴訟敗訴案件,無行風作風違紀問題。
下一步,支隊將繼續保持“利劍高懸、震懾常在”,深入開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市場監管領域違法行為,對“制假售假”露頭就打,對“侵權假冒”有案必查,對“涉嫌犯罪”堅決移送,努力凈化市場環境、規范市場秩序。同時,與全市各執法部門積極打造“1+X”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模式,與煙臺、威海、濰坊、日照執法支隊探索建立“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區域協作機制,情駐市場企業、護航經濟民生,促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成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