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青島熱點”!市長趙豪志:“三位一體”做優做強實體經濟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上,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
3月6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分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青島要做優做強實體經濟,確保實現“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山東是工業大省,應把做優做強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青島將努力展現應有的擔當和作為。”趙豪志指出。
青島如何做優做強實體經濟?趙豪志談了三個方面:一是堅持創新發展,二是加快數字化轉型,三是培育壯大產業集群。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不論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們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有效抵御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沖擊,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顯著增強經濟質量優勢。實體經濟水平越高,經濟實力就越強,抵御風險的能力也越強。
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經過70多年的不懈努力,青島形成了實力比較雄厚、門類比較齊全的綜合性工業體系。制造業成為青島立市之本,強市之基,也是青島面向未來最大的底氣所在。
趙豪志對青島發展實體經濟非常重視——
今年1月2日至3日,到萊西市、平度市、即墨區調研時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1月28日,到西海岸新區調研時強調,實體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大力實施“項目落地年”,推動工業企業轉型升級,著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番在全國兩會這個重要場合,趙豪志再次提出要做優做強實體經濟,展示了青島對發展實體經濟的篤定。
01
創新發展,爭創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我國雖是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但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突出。
要做優做強制造業,就必須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在產業鏈上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并把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擺在了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用意深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創新驅動發展作用。
青島創新資源豐富,在國家創新體系,尤其是海洋科技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青島擁有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等一批高端研發平臺,擁有52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188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是2020國家創新城市十強之一。
當前,青島正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努力打造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日前發布的青島“十四五”規劃《綱要》,專門拿出一章部署安排如何“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主動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力建設創業城市和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趙豪志對創新工作非常重視——
去年12月5日,在調研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和華大基因北方中心時強調,堅持強化創新驅動作用,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趙豪志調研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
12月9日,到海信集團調研時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著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優化創新發展環境,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好支持、服務和保障,促進提高城市發展能級。
趙豪志到海信集團調研
12月11日,到城陽區調研時強調,要立足推動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快實體經濟創新發展。
12月21日,到嶗山區調研時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搞好各類孵化器、科技創新平臺、眾創空間建設,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發展生態,不斷提升城市創新發展能力。
……
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分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趙豪志指出,要堅持創新發展,加快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創新平臺建設,組織實施一批國家級、省級大科學計劃,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推動海爾、歌爾等企業牽頭爭創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制造業創新中心是推進和落實制造強國戰略的關鍵舉措。自2016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印發制造業創新中心等5大工程實施指南的通知》至今,我國已布局建設了17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涉及的產業領域包括新能源、先進材料、智能制造和大裝備、核心電子元器件、農業裝備、醫療器械等。
青島在上述很多領域都有著明顯優勢,應當以爭創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為契機,引領青島制造業創新發展。
02
加快數字化轉型,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深刻影響著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的雙重影響下,數字經濟顯現出巨大的生機,成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關鍵引擎,成為引領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堅定不移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從多個方面對數字中國建設做出部署,描繪出數字中國的宏大藍圖和光明前景。數字中國讓未來更美好的愿景正在上演。
對于曾經錯過信息化和消費互聯網等浪潮的青島而言,數字化是絕不能錯過的重大機遇。
青島早在2019年就出臺了《數字青島發展規劃(2019-2022年)》,提出打造“數字山東”引領核心區、“數字中國”建設示范區。兩年多來,數字青島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城市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數字城市百強榜》中,青島位居全國第七。
新春伊始,青島就開始緊鑼密鼓部署數字化。正月初六下午,趙豪志在主持召開數字青島建設工作現場會議時指出,建設數字青島對于加快高質量發展、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要把數字青島建設擺在青島發展全局中去考慮,作為當務之急,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建設更高水平的智慧城市。
日前發布的青島“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將“發揮數字牽引作用推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單列一章,對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強化數據資源、網絡安全和數字設施支撐,提升數字生產力、競爭力作出全面部署。
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工業互聯網大有可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工業互聯網,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這已經是政府工作報告連續第四年提出發展工業互聯網了。工業互聯網已經成為制造業的“必由之路”,發展工業互聯網成為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長期性、戰略性部署。
去年以來,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疫情的雙重作用下,工業互聯網成為超級風口,誰能站上這個風口,誰就能迎風起飛。眼下,各地紛紛布局工業互聯網,搶占新賽道。可以預見,“十四五”時期,將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的快速成長期。
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分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趙豪志指出,要加快數字化轉型,關鍵是把山東工業互聯網發展示范區做實做強。青島將加快海爾卡奧斯等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打造工業互聯網之都,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03
培育壯大,打造萬億級制造業產業集群
產業集聚是當今世界經濟中頗具特色的經濟組織形式。產業集群,是一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力量。
作為制造業大市,青島近年來涌現出一批具有競爭力、影響力的優勢制造業集群,為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但目前還有不少產業集中在中低端,集群化是破題的關鍵之舉。
青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順應產業智能化、網絡化、集群化、集約化發展趨勢,面向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空間重構,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施產業組織方式變革,構建特色鮮明、要素可及、資源共享、協作協同、綠色循環的產業生態和組織體系,提高經濟發展效能。
趙豪志指出,青島要圍繞“十強產業”中骨干工業企業,實施企業主業倍增計劃,培育一批1000億級、5000億級、萬億級的制造業產業集群。要發揮海爾、海信、中車四方、北汽等龍頭企業作用,爭創智能家電產業、軌道交通產業兩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
面向“十四五”,青島要著力推動建鏈、強鏈、延鏈、補鏈、穩鏈,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青島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堅持創新驅動,做優做強實體經濟,青島就有底氣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在高質量發展中贏得主動,在城市競爭中更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