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式通勤,青島市民有望年內在即墨藍谷“嘗鮮”
“無人駕駛”式通勤,年內或可“嘗鮮”
位于即墨藍谷的全省首個園區內載人5G自動駕駛項目運行5個月后,開放道路示范項目也有望年內運行,青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加速駛向未來
沒有駕駛員和方向盤,也沒有油門和剎車,每個站點的??亢托旭偹俣韧耆揽肯到y指揮和車輛自主行駛,乘坐“無人駕駛”汽車通勤的未來城市生活,青島市民有望年內率先在即墨藍谷的科技路上進行體驗。
記者日前來到位于藍谷的山東易華錄青島總部,工作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為相關申請做準備,他們的目標是成為首批拿下青島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牌照的企業之一,在地鐵11號線鰲山衛站至藍谷核心辦公區間,提供“無人駕駛”汽車公共交通微循環服務。如果一切順利,這將成為山東首個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示范應用項目以及全國首個長期提供軌道交通站點短途接駁運營服務的示范應用項目。
而就在離科技路不遠的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園區內,由山東易華錄建設的全省首個園區內載人5G自動駕駛項目已經平穩運行了5個多月,被評為“2020年青島市5G十佳場景示范項目”和“山東省5G試點示范項目”。
從封閉園區駛向開放道路,快速推進中的易華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項目帶給青島的,除了全新出行方式的新奇體驗,更多的將是產業層面的變化。以示范帶產業,青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翻開新篇章。
“小車”匯聚“大生態”
雖然行駛時速只限定在15公里左右,但大多數第一次在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園區內搭乘“無人駕駛”小巴的人非但不會覺得慢,反而會覺得“有點快”。
“無人駕駛”汽車穿行于位于即墨藍谷的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園區。
這輛達到L4自動駕駛級別的小巴車,塊頭與五菱微型面包車差不多,內部只有兩排相向的座椅和一個用于顯示時速、站點等狀態信息的顯示屏。車上配備平板電腦和緊急制動按鈕,一旦發生緊急情況,隨車安全員會第一時間采取措施。
園區內試乘一圈下來,站點???、等待信號燈、躲避行人、變道超車、倒車入庫,原本所有依賴駕駛員的駕駛行為全部由車輛自主完成。
與特斯拉奉行的單車智能路線不同,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路線是車路協同。一輛能自主上路的自動駕駛汽車背后,還會有路側感知設備、邊緣計算設備、5G與V2X通信設備、高精度地圖平臺、車輛控制平臺、綜合交通管控平臺、后端運算與存儲平臺等基礎設施的支撐,大大提升了自動駕駛汽車的能力。易華錄這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示范項目的成功運行,就少不了32家產業鏈上下游生態合作伙伴的參與。
據山東易華錄智能網聯事業部營銷總監馬圣輝介紹,在全長3公里的園區內部道路和科技路開放道路上,已經建設了基于5G、V2X、新型感知、邊緣計算、智能信號等先進技術的車路協同系統,聚集了東風汽車、華礪智行、鐳神智能、晶眾地圖、特來電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隨著項目的持續運營,這些企業與青島的合作將逐步深入。眾所周知,智能網聯汽車近年來雖然飛速發展,但總體來看仍處于起步階段,開展示范應用恰是推動技術加速成熟的重要手段。示范項目通過為車輛和解決方案提供可落地、可試驗、可展示的機會,幫企業找到技術迭代和商業化運營的最佳方案。
“比如在路口,為了讓車輛能實時掌握信號燈狀態、其他方向行駛車輛,我們加裝了大量設備,不僅包括激光、毫米波等多種雷達,還有通信設備、融合計算單元等。未來,我國道路側的融合基礎設施會逐步完善與普及,為人民群眾享受低成本、高品質的自動駕駛交通運輸服務提供有力支撐?!瘪R圣輝介紹。
隨著示范項目的建成運行,青島引起了產業鏈的廣泛關注,也拓展了本地企業、院校的發展空間,不斷有新的合作伙伴加入進來。中國海洋大學不久前就與易華錄洽談,商討將相關人工智能算法應用于小巴車中。
賦能汽車產業
一邊將更多智能網聯產業生態合作伙伴帶入青島,另一邊山東易華錄也將向青島車企輸出智能網聯技術方案或服務,賦能青島汽車產業發展。
山東易華錄是中國華錄集團旗下企業,在數據存儲、智能交通領域積累深厚,在海洋大數據領域率先與青島展開合作。此次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項目,是企業探索智能交通業務轉型升級的重要實踐。
智能汽車是繼智能手機之后最具商業潛力的智能移動終端。業內預測,未來一輛汽車的價值構成中,將變為40%的硬件、40%的軟件以及20%的內容和服務,而背后的海量出行大數據更蘊藏巨大價值。依托自身產業基礎,山東易華錄通過推進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核心技術的產業化、商業化示范應用,整合電子、軟件、通信、裝備制造、信息服務等領域的優勢資源,培育數字交通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
據介紹,通過示范項目建設,山東易華錄與各合作伙伴共同構建了一套開放式、輕量化的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解決方案和運營服務體系原型,并具備了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后臺的算力、存儲、軟件平臺等方面云服務的能力。
去年落戶萊西的北京汽車制造廠也有望成為山東易華錄的第一個本地車企合作伙伴。通過雙方合作,將幫助車企降低智能網聯汽車研發成本,提升效率。
據悉,山東易華錄還在籌劃多方合作成立未來出行產業研究院和建設智能網聯產業基地,更好地服務青島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城市“名片”
作為青島首個落地投用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該項目也是青島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一張“名片”。越來越多的行業關注能為青島帶來更多產業合作人,壯大青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智能網聯汽車是各大城市爭相布局的新興產業。不同城市資源稟賦不同,發展路徑也不盡相同。北京“搭基礎”,上海“靠造車”,廣州、深圳“做技術”,而依靠“建生態”的長沙則正是通過大規模投資道路測試著手,聚集起龐大產業資源的典型代表。短短幾年時間,長沙便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聲名鵲起,接觸過的業內人幾乎都言必談長沙。近400家企業快速匯聚,人才隊伍不斷充實,產業迅速壯大。2020年5月,賽迪發布《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資潛力城市百強榜研究》白皮書,長沙位列第三,僅次于北京和深圳。同年底,工信部批復長沙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自2020年開始,利用良好的市場預期吸引產業落地,以示范應用帶動產業發展的路徑具備了技術和政策條件,有望成為后發城市換道超車的機會。相比道路測試的龐大投入,示范應用的投入產出比更高,成為青島利用后發優勢搶占產業先機的更優選擇。青島市汽車電子產業基礎較薄弱、汽車產業創新策源能力也并不突出,面臨這樣的產業現狀,2020年,青島提出“全域全員全場景”示范應用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思路,開放各類與智能網聯汽車相關聯的應用場景,通過廣泛開展各個級別的自動駕駛示范應用,聚攏產業資源,帶動產業發展。
實打實項目的落地就是展現青島這種產業態度的最好窗口。山東易華錄通過項目沉淀下來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應用解決方案,未來也將復制推廣到其他城市。(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