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民晚間“夏練三伏”:“桑拿天里”組團夜跑,“燈光球場”人氣爆棚
“桑拿天里”組團夜跑 “燈光球場”人氣爆棚
青島市民晚間加入健身大軍,享受運動快樂拉動消費升級
我國第14個“全民健身日”即將到來,近期青島迎來一年中溫度最高的“桑拿天”。炎炎夏日,健身市民如何安排“夏練三伏”?越來越多人選擇在晚上走出家門加入健身大軍行列,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桑拿天”趕上全民健身日,其間,我市公共體育場館將向市民免費開放,健身經營單位、體育俱樂部、體育社會組織機構將開放不少于1000處場館場地及項目,通過分時段、分場地、限名額等方式為市民提供免費健身服務、免費體驗課、免費參與活動等體育服務。據了解,面對運動場地需求量巨大的局面,我市連續八年將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列入“市辦實事”,年內還計劃新建以體育公園、籠式多功能運動場、社區健身健康中心為主的健身場地50處,更新新建健身路徑300處。
近日,記者在青島的多家健身場所、戶外場地和球場采訪時看到,晚飯之后出門跑步打球、健身鍛煉的市民絡繹不絕。絢麗的燈光、清爽的晚風、熱鬧的人群……縱橫交織的圖景,幻化成青島夏夜的一抹亮色,彰顯著這座年輕時尚之城的活力與激情,也成為拉動島城“夜經濟”的重要一環。
組團夜跑,運動“親子游”
晚上9點,牟超和姜娜帶著4歲的女兒來到音樂廣場與“夜跑團”會合,一行人三五成群“按需組合”,一邊夜跑一邊享受愜意的親子時光。“我倆是老師,這個跑團以家庭為單位組成,一共三四家人,都是相熟的學生和家長,有時候也帶著老人和娃娃一起參與。”牟超告訴記者。
從音樂廣場出發途經奧帆中心,跑到情人壩折返,一來一回正好五公里——試跑過幾條不同線路組合后,牟超和跑友們最終確定了這個“最優選項”。“我們配速不快,就是慢跑,提升心肺功能、減肥增肌、鍛煉身體,所以五公里的距離和強度還是非常適宜的。”在牟超看來,他們的“夜跑團”更像是運動版的“親子游”。“與其待在家里吃西瓜、吹空調,不如帶著孩子到海邊運動,吹著海風看看燈光秀。最近奧帆中心有夜市,很多好吃好玩的,我們好幾次跑到那里停下吃點喝點,享受生活,感受生活。”
在奧帆中心采訪時,記者還遇到了47歲的張鑫——一名跑齡超過15年的資深跑友。受持續高溫影響,原本喜歡在傍晚跑步的他不得不把時間推遲到了晚飯之后,不過,張鑫沒有加入任何“組織”而是選擇享受獨處時光。他說:“我一般都會邊跑邊想些事情,(跑步)不僅僅是鍛煉身體,也是自我減壓的最重要方式。”
獨自奔跑的張鑫其實并不孤單,同一片天空下,志同道合者為數眾多。市體育局發布的統計結果顯示,我市目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接近50%,而隨著健身場地不斷新建和人們健康意識持續增強,越來越多的青島人正在加入健身大軍的行列。
球場爆滿,增開“午夜場”
青島奧帆中心“海上鉆石”球場夜間激戰正酣。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海爾路上的上實中心球場人氣爆棚,三個足球場激戰正酣,四個籃球場的八個籃球架也被人搶占完畢,不少人只能坐在場邊“候補”。
家住松嶺路的高一學生宋宜澤是這里的常客,放假之后只要有時間,他都會約小伙伴一起來打球。“雖然我家住得不算近,但地鐵很方便,下車就到了。現在白天太熱了,我和同學都是晚上吃完飯,等氣溫降下來再出來打球。出一身汗回家洗個澡睡覺,感覺非常好。”
“球場正常的營業時間到晚上10點,現在都是爆滿的狀態,想訂足球場都需要提前一周預約。”負責人吳修文說,為了滿足球友的需求,他們從今年開始嘗試增加22點到24點的“午夜場”,“奧帆中心的‘海上鉆石’球場平均每周大概能訂出去兩三場的樣子,反響還是不錯的”。
相比于這些地處黃金地段的經營性球場,天泰、二體、弘誠、新興等一些公益性的戶外免費或低收費球場,得到了更多周邊居民的青睞。
今年剛剛開業的青鐵體育·喬倫運動公園,同樣迎來了一個火熱的夏天,普通的籃球、足球場地通常需要提前三天預訂。特別是每周四晚的“飛盤日”最為火爆,每次都會吸引超過50名青年男女報名參加活動。“飛盤不光很好玩,還有很強的社交屬性,我們的會員幾乎都是‘人傳人’帶來的。”負責人喬倫認為,在人們健身選擇日趨多樣性的當下,類似飛盤這種門檻低,趣味性、社交性強的健身活動,會吸引更多的年輕群體參與其中。
消費升級,拉動“夜經濟”
年輕人參加夜間的飛盤活動。
持續升溫的“夜健身”,不僅濃厚了城市的煙火氣,也成為拉動島城“夜經濟”的重要一環。調查結果顯示,“2022年中國夜間經濟規模預計將突破40萬億元,消費內容則從傳統的酒吧、KTV向文體消費發展,例如自行車、飛盤、露營等新的休閑方式興起”。由此可見,與體育相關的“夜經濟”潛力巨大。
作為當之無愧的社會經濟消費主力,年輕人精彩多元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改變的不僅僅是時間選擇,更是消費形態的轉型升級。
“現在工作‘卷’得這么厲害,白天快忙死了,簡直是一點兒空都沒有。我們幾個同事都是晚上下班以后才有時間出來打打球。”供職于金家嶺一家金融機構的“90后”小伙于慶峰說道。采訪當日,他正是上實球場籃球大軍中的一員。作為健身行業的從業者,全時健身的葛燕茹更為直接地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她說:“現在周一到周五晚上來健身的人特別多,我們的團課和私教賣得都不錯。”
迎合新出現的“夜健身”趨勢,市體育局在今年新建體育公園、籠式多功能運動場時,也加入了燈光等輔助設施的建設。市體育局群體處處長李莉認為,“夜健身”對消費的刺激肉眼可見,除了白天無暇健身的年輕人有了更多選擇外,錯峰運動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場地資源緊缺的狀況。還有個別體育場館夜間票價相對低廉,可以減輕參與者運動成本,有效促進社交。周邊開放的一系列休閑、餐飲、住宿等產業鏈也會從中受益。
李莉說:“我們最近也在嘗試把一些比賽、活動挪到晚上,放到商場里舉辦,再加上從7月份起陸續發放的體育消費券,希望這些措施的疊加,可以更有效地拉動消費。”
適度適量,不可“超范圍”
一名市民在夜跑間隙鍛煉身體。
夏日健身,安全第一。盡管夜晚運動可以避開高溫極值和太陽暴曬,但相比于白天,夜間運動對環境的要求更高,專家提醒應該盡量選擇安全、平坦、光照良好的地方,避免出現意外情況。
“青島夏天的最大特點是濕熱,所以最好穿著透氣性好的速干衣,補水時也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不要貪圖一時痛快。”青島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李澤龍認為,晚上運動益處很多,不僅可以促進睡眠,增強人體的恢復能力,還可以提高人體機能。“但這都是建立在‘適度’的基礎上,不建議普通的健身者進行高強度的運動,一般來說,應該控制在睡前兩小時結束。”
今年入夏以來,全國多地氣溫居高不下,而青島近一周來的最高氣溫也維持在30攝氏度之上,東部市立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周倫特別提醒:市民在運動時一定要謹防中暑。他說:“我們也碰到過白天中暑后,到了晚上才出現癥狀的病患。大家在戶外運動時最好隨時隨地攜帶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常用藥,以防萬一出現中暑癥狀時及時自救。”
周倫說:“晚上運動完回到家后,千萬不可以在睡前沖涼水澡,這樣會使毛孔閉合、血管收縮,非常容易得病。”(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羽/文 王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