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再現“海星派對”!紅島碼頭海星大量上岸,可惜目前較瘦
近期,紅島到膠州一線的海域內“派大星”再次光顧,養殖戶為了提前除災只能雇傭船只進行捕撈。紅島漁港碼頭再次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海星派對”,業內人士稱由于現在海星還比較瘦,所以口感不佳,希望市民謹慎購買,而且海星不宜過多食用。
連日來,青島紅島漁港碼頭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海星派對”,膠州灣紅島至膠州一線的大量海星被捕撈上岸,在紅島漁港碼頭裝車運輸。2月10日下午3點,記者來到該碼頭,正好又多條裝滿海星的船只靠岸,岸上人員用機械將成包的海星吊上岸,收購商直接稱重、裝車,現場很是熱鬧。“一般一天能卸兩次貨,一次2、3千斤吧,最多的時候拉過4000斤。”一位捕撈海星的船員告訴記者,現在他們用上了拖網,但是大個的海星不進拖網,更多的還是依靠人工捕撈。
由于海星是貝類的天敵,而3月是蛤蜊養殖收獲和放苗的季節,所以海星成群對養殖戶的影響是巨大的,必須在3月之前盡可能多的消滅海星。“我們幫養殖戶清理海星,清理上來后我們拿去賣錢,大家雙贏吧。”一位船員說,現在大個的海星一斤4、5塊錢,小個的海星1、2塊錢,由于現在還不到季節,海星不是很肥,所以并不十分值錢。
當然,除了食用以外,海星還有很多別的用途,一位收購商告訴記者,他收購的海星是要運輸到藥廠當材料用的,也可以打碎之后作為飼料使用。在碼頭旁邊不遠處有一個小型的海星加工廠,這里會將部分海星煮熟、冷凍,挑出其中的優質品發往全國各地進入市民的餐桌。
延伸閱讀:海星如同海底蝗蟲,威脅貝類養殖
據海洋漁業專家介紹,海星具有極強的繁殖能力,幼體很脆弱但是一旦長成就會成為海底的霸主,幾乎沒有天敵,一旦泛濫對貝類養殖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海星最早大規模出現在青島是在2006年,當時成群的海星進入青島西海岸新區黃山嘴海域,附近鮑魚養殖戶損失慘重。從2020年開始,海星再次在膠州灣大量出現,一條船一天能捕一兩千斤。2021年春天,膠州灣曾大量出現,吸引大量商販前來收購,大量“吃貨”網友熱議,青島海星一度火遍全網。相關部門了解情況后,也及時出臺相關措施,特許使用地籠網捕撈海星。在2022年2月份和6月、7月,膠州灣再次出現海星的身影。
專家還介紹,海星的食用價值比較低,海星肉實際叫“幽門盲囊”,是一種消化腺體,海星中還含有很多皂甙,吃多了不好消化,有的人還對皂甙過敏。
記者 劉震 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