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捏就碎還有刺鼻味!草莓盆:回收塑料制作,越重質量越差
2月8日,《草莓按盆賣有“貓膩”?28元一盆的草莓,一個盆就要花近3元》一文,引發了市民的熱議和關注。“今年家里有10個草莓盆了,分量重還一捏就碎,還有一股子刺鼻味。這種盆子質量合格嗎?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嗎?”不少市民詢問。9日,記者對“草莓盆”進行了追蹤采訪。
一捏就碎還有刺鼻味
沒有產品標識
“這種草莓盆子質量一點也不好,惦著分量挺重的,但是用手指甲蓋一捅就裂開了,離得近點聞還有一股刺鼻的劣質塑料味。”因為孩子喜歡吃草莓,濟南市民齊女士經常購買草莓,一個冬天下來,家里已經有一摞十多個草莓盆子。
“沒辦法現在商家都是按盆賣,之前我還用這些盆子盛盛切好的菜或者拌拌涼菜,但后來聞著味道挺大,就不敢用了。”齊女士說,現在她擔心草莓盆的安全問題,買回家的草莓拿出來后多泡泡才會吃。
記者隨機購買了幾個草莓盆,重量約在100克左右,但稍微用點力一捏,草莓盆就碎了。而且近距離聞,確實能聞到刺鼻的塑料味道。
記者注意到,草莓盆的底部有的印著“唐王三聯草莓盆”,有的僅標著幾個字母,有的甚至什么標識都沒有。“一些接觸食物的材料需要標上‘食品接觸用’等字樣,這種草莓盆什么標識也沒有,屬于‘三無產品’。”市民孫先生質疑,按草莓價格購買的“分量較重”的草莓盆,制作原料可能是劣質回收塑料,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不過,對于草莓盆,不少商家態度卻很坦然。“這是一次性產品,不能要求它質量太好。市民吃完草莓后就扔掉盆,也不會對人體產生什么危害。”
回收舊塑料生產
越重質量越差
草莓盆到底是什么材質制作的?是否會對人體有害?
9日上午,記者以做草莓盆生意為由聯系到臨沂一家草莓盆原材料和模具供貨生產廠家。該廠家工作人員張先生說,“現在草莓盆生意挺火爆,想做這個的人不少,這里面的‘門道’也很多。”
“制作草莓盆的原材料大都使用回收舊塑料,再加上如滑石粉、玉米淀粉、著色劑等各種添加劑,價格從2000元一噸到8000元一噸不等。”張先生強調,草莓盆的原料很便宜,一是回收過來的舊塑料,二是滑石粉、玉米淀粉、著色劑等填充劑。
“全新的聚丙烯原材料是8000元一噸,還有4000多元一噸的、甚至還有2000多元一噸的。回收來的舊塑料質量越差,各類填充劑越多,原材料的成本其實也就越低。”他表示。
據介紹,越輕的盆,使用材料就越好,而且透明度等各方面都更好些。但是越重的盆,材料就越差。“因為越重的盆,添加劑越多。其實去掉原材料成本,70克重和100克重的草莓盆其他的成本是一樣的。”張先生透露。
不過,當記者問及回收來的塑料有沒有殺菌消毒,如果加入大量的添加劑是否安全,能不能去工廠實地考察一下時,對方直接掛斷了電話。
記者注意到,在短視頻平臺上,有不少草莓盆生產廠家用視頻記錄了生產過程。在一家賬號名為“草莓盆生產廠家”發布的視頻上,草莓盆生產現場粉塵四起,甚至都不看清正在工作的生產線,生產好的草莓盆用麻袋裝車運往各地。
草莓盆該誰監管?
目前尚沒有界定
使用回收塑料制作的草莓盆是否符合安全標準?
9日,山東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工作人員許先生表示,他們目前并沒有做過草莓盆及其相似產品的檢驗檢測。“對于食品而言,需要滿足相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的標準。”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產品應提供充分的產品信息,包括標簽、說明書等標識內容和產品合格證明,標識內容中包含產品名稱、材質、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適用時)等內容,還應注明“食品接觸用”“食品包裝用”或類似用語。
“在國家標準上,草莓屬于食品還是初級農產品,需要一個界定。”許先生表示。
記者 杜春娜 見習記者 袁嗣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