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確定新目標 打造“農業強市” 守住“根本”
一年春作首,百事農為先。
2月15日,青島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市。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了重要部署。去年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戰略部署。總書記對“三農”工作念茲在茲,黨中央連續發出的強農重農信號,令人鼓舞、催人奮進。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建設農業強國起步之年。就在兩天前,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這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發布的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向全黨全社會表明了黨中央加強“三農”工作的鮮明態度,釋放了重農強農的強烈信號。從今年開始,我國開始向建設農業強國的目標邁進。
開局之年實現新突破。作為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全國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加快建設農業強市是青島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重大國家戰略的必然要求。
青島將全面對標農業強國的中國特色和基本要求,緊緊結合青島實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加快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勇于創新、先行先試,主動蹚出一條沿海發達地區建設農業強市的路子。
01
農業大市→農業強市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黨的二十大在擘畫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藍圖時,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提出,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
對標農業強國的目標和要求,青島明確提出了建設農業強市的新目標,以“強農業”夯實“三農”基本盤,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等底線,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以科技創新和農村改革為動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市,是增加“確定性”、從容應對“外部之變”的關鍵舉措。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開宗明義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守好“三農”基本盤至關重要、不容有失。
外部環境紛繁復雜,更要守住“根本”。今年是推動經濟運行總體回升的關鍵之年。全力以赴抓經濟,既有機遇和基礎,也有風險和挑戰,只有增加“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三農”工作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確定性”。
尤其對于青島來說,作為典型的大都市帶大農村,青島所轄的10個區市中有7個是涉農區市,134個鎮街中有90個是涉農鎮街。必須加快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的步伐。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來,青島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綜合實力持續增強。
2022年,青島克服春旱、夏澇、秋汛和病蟲害等困難,全市糧食、蔬菜、肉蛋奶總產量分別達到311萬噸、659萬噸、108萬噸,綜合產能和各類農產品自產自足、均衡供給在全國同類城市領先。全市在建過億元農業大項目48個,完成年度投資105.76億元,益海嘉里食品產業園、上合國際綠色農產品博覽交易中心等引領性項目開工建設,全國最大單體羊奶粉加工廠“宜品乳業”在青投產,堅持“片區引領”,布局建設10個市級、36個區市級示范片區,齊魯樣板“青島場景”日益豐盈……
——加快建設農業強市,將為經濟社會發展孕育新機遇、激發新動能。
鄉村振興既是“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又是擴大和釋放農村需求的“總開關”。伴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農業現代化不斷發展,激發農業除了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應、保護生態和提供生態產品外,還被激發出多元化功能,釋放出來的動能也更大,由點及面,連線成片,匯聚起建設農業強國的巨大動能。
——加快建設農業強市,將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推動“三農”工作起好步、開新局。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推動經濟運行總體回升的關鍵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做好“三農”工作,支撐保障全局大局的要求更高、任務更重。
青島是農業大市,肩負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承載著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完全有條件、有優勢、有能力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農業強省中走在前、作表率。
時下,青島正在聚力打造“六個城市”,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由此,更要錨定“走在前、開新局”,以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為目標,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促進共同富裕,全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統籌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堅實支撐。
02
用好“辯證法”
加快建設農業強市、推動“三農”工作實現新突破,要解答好“守底線”與“促發展”的辯證法。
守底線就是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和防止規模性返貧兩大底線。保障糧食安全,以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為工作目標,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聚焦脫貧攻堅做好鞏固提升文章,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
2022年,青島堅決扛牢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打好農田建設、科技壯苗、政策保障三大戰役,克服春旱、夏澇、秋汛和病蟲害等困難,去年全市糧食、蔬菜、肉蛋奶總產量分別達到311萬噸、659萬噸、108萬噸,綜合產能和各類農產品自產自足、均衡供給在全國同類城市領先,廣大農民的飯碗端得更穩、更好、更牢,為穩預期、穩物價、穩信心提供了重要支撐。
會議為2023年的穩產保供工作指出方向——要著力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堅持糧食生產增產、減損一起抓,全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推動糧食全鏈條節約減損;耕地保護數量、質量一起抓,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種業振興研發、推廣一起抓,加快現代種業創新中心建設,大力推廣農作物新品種;食物供給品種、品質一起抓,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守牢底線,為的是讓發展更加安全、更加高質量、更加可持續。
“去年新建占地420畝的數字化、智能化連棟日光溫室,建成總投資1.5億元,占地4萬平方米的智能育苗工廠,成為目前亞洲單體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育苗工廠。工廠內配套全自動化潮汐苗床、高壓迷霧降溫增濕系統、自動化播種流水線、升降式催芽愈合室等智能化設備,構建了一套‘綠色生態、高效節約’的育苗生產模式……”
此次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凱盛浩豐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在發言時,為大家描繪了企業致力于高水平農業科技,成功打造的農業現代化、智能化發展場景——這無疑是青島加快建設農業強市、以科技創新為農業農村發展賦能的成功實踐。
下一步,青島將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等任務要求,全方位謀劃農業農村發展前景,高質量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以科技創新和農村改革為雙輪驅動,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03
踏上新征程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推動經濟運行總體回升的關鍵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需要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舉措、更實的作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市。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會上,相關職能部門和區市等就2023年工作進行了介紹。
市農業農村局表示,將聚力實現鄉村建設行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產能、現代農業、要素強農、改革富農、有效銜接、作風能力等“七大高質量提升”。將聚力打造10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100個市級美麗鄉村,全面整治提升82個涉農鎮街農村人居環境;創新開展“綠色增糧”先行區建設,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產能,穩固“36111”穩產保供體系;加快建設58個過億元農業大項目,15條十億級特色產業鏈,8條百億級優勢產業鏈,2條千億級集群產業鏈;推廣“齊魯富民貸”,提升青島“金農通”,打造數字農業“一基地一區域一大腦”等。
市委組織部提出,要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為主線,以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為目標,開創深化拓展“萊西會議”經驗新局面。將以深化村黨組織分類推進整體提升三年行動為抓手,做實新村規范運行。以“頭雁領航”工程為抓手,做強帶頭人隊伍。以“鄉村公共資源+共富公司”促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機制為抓手,做大新村集體經濟,推動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
春光不負追夢人,時光不負有心人。緊緊抓住加快建設農業強市這個“關鍵點”,青島正乘勢而上,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堅實支撐!
作者|張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