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起來!萬億大市場,青島“搶單”
春天萬物復蘇,充滿生機,孕育希望。
三月最后一天,事關青島體育的若干事項扎堆“安排”——
青島時尚體育消費季盛裝啟幕,將組織上百項精彩紛呈的賽事活動,強勢拉動體育消費億級增長;
弘誠體育場功能優化提升項目奠基,一座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現代化體育健身綜合體與青島市民訂下“兩年之約”;
2023年全市體育工作會議召開,總結過去一年工作,部署安排青島體育今年各項工作;
全民健身聯席會議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統籌協調、全面推進,齊心協力推進青島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鼓點密集,催人奮進!在全民健身已成社會新風尚的當下,體育事業生機盎然,既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
這個春天,體育消費“動”起來。青島抓準體育消費產業鏈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多部門聯手、多措并舉,增強體育消費能力、改善體育消費條件、創新體育消費場景、推動大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為促消費、穩經濟做出積極貢獻。
“一天安排四個活動(會議),體現了青島體育進入了繁榮的黃金期。通過一系列賽事活動的展開,青島體育將給城市帶來的更多活力,為建設‘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貢獻更多激情和能量。”市體育局局長車景華說。
01
“試點”三年,青島交出亮眼答卷
大眾體育消費需求不斷涌現、消費潛力不斷釋放,是體育從業者面臨的新變化和新機遇。
在普華永道近期發布的《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七期)中國報告》中,受訪體育行業高管們普遍認為,全球體育市場將在未來三至五年保持6.6%的年增長率。具體到中國市場,這一數字也至少在5.2%以上。
從國家戰略層面看,體育這塊“蛋糕”則更加具體和誘人。根據《“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十四五”時期,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預計達到5萬億元,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超過2.8萬億元,從業人員超過800萬人。
政策紅利與行業機遇疊加,帶來無限可能,青島搶先站上風口。2020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公布首批40個“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名單,青島名列其中。抓住這一契機,青島體育乘勢而上,三年“試點”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場地供給更豐富,參與人群更廣泛。截至2021年,青島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26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市民比例接近50%。2022年,新建體育公園、籠式多功能運動場等58處,更新新建健身路徑411處,舉辦超過600場社區運動會,2000多人社區開展常態化體育公益服務。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發展貢獻逐年提升。2020-2021年,體育產業增加值由244.92億元上升到314.6億元,占全市GDP比重從2.1%上升至2.23%。全市體育類法人及產業活動單位共7980家,其中體育上市企業4家,181626人端上“體育飯碗”。
——體育消費提檔升級,消費環境持續優化。2021年青島市人均體育消費支出達3027元,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達310.5億元。與此同時,相關政策法規相繼出臺并逐步完善,不僅促進了行業自律、優化了營商環境,也消除了消費者的后顧之憂。
這份答卷,既是對三年“試點”成果的總結,也指明了未來的努力方向——進階成為國家體育消費示范城市,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當是青島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必由之路。
02
“體育+”,給提振消費帶來更多可能
就在上周,山東省旅發大會在青島圓滿落幕,青島天賦異稟的山海資源,令與會嘉賓驚艷。廣闊的山海之間,不止于旅游,也是體育大有作為之地。
近幾年,“體育+”成為熱點,其中,“體育+旅游”尤被各界普遍看好。有了體育“賦能”,極大地增加了旅游的體驗和粘性,讓旅游有了可重復性。市體育局打造的“乘帆品海”海上體育旅游品牌,可謂應時而生。
以其中一條曾被文旅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推薦的“魅力青島,揚帆起航”水陸環島戶外體驗線為例,這條全長60公里的旅游線路,最大賣點依然是“帆船之都”的奧帆文化。此外,還融合了獨具青島特色的啤酒文化、嶗山道教文化,而青島優美的海岸線風光搭配健步及騎行,則向游客傳遞了融合健康元素的慢生活理念。
在體育綿長的產業鏈上,“體育+”諸多的鏈接點位顯然不止于旅游。3月31日晚啟幕的2023時尚體育消費季,就將在未來半年時間里呈現購物、會展、科技、演出等多種業態,打開更多新的消費場景。
市體育局副局長譚鵬說:“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政策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不斷鞏固擴大體育消費成效,激發城市時尚與活力。”
作為體育產業的核心內容之一,競賽表演更是流量擔當。3月19日至24日在國信游泳跳水館舉行的全國游泳春季錦標賽,因著張雨霏、汪順、葉詩文等明星選手的到來引發了觀賽狂潮,每晚1000張門票幾乎場場售罄,連承辦方都大呼意外。
國內頂級職業聯賽CBA今年三月復賽后,重新開放觀眾席,同樣迎來一票難求的盛況。國信主場推出的200張“早鳥套票”,上線即被搶購一空。青島與廣東的焦點大戰,一萬余名球迷在現場吶喊助威,感動得青島隊主教練劉維偉幾乎流下熱淚:“從2017年當教練以來,這是我帶隊第一次在主場有這么多球迷助威。”
而對青島為數眾多的足球迷來說,更大的期待還在后面——四月,新落成的青春足球場將成為中超球隊青島海牛的主場,球迷們將與海牛隊一起“為青島而戰”。
一項項頂級職業賽事,青島奮力“走在前”。作為對職業體育努力的“回報”,青島必在消費提振方面大受裨益。各項職業賽事恢復主客場制后,“看球經濟”有望持續回暖升溫。一場場球賽預期不但將明顯直接拉動食品飲料等“觀賽消費”增長,還將間接帶動健身消費、親子消費、體育服裝和裝備消費。
03
體育“賦能”,打開青島活力畫卷
3月31日晚,奧運冠軍、青島籍射箭名將張娟娟用手中的箭叩開2023青島時尚體育消費季活動的大幕,也開啟了青島促進體育消費提質、擴容、增效的新篇章。
消費季以“時尚體育‘購’精彩”為主題,隨著各項活動開展,將激發青島體育市場活力、提振信心促進消費,不斷豐富“體育+”產品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休閑健身需求。
2021年,青島市體育產業“十四五”規劃中定下目標:到2025年,集聚一批國際高端體育賽事,更加凸顯帆船之都、足球名城品牌特色,體育創新活力、體育市場活力和體育發展效率躋身全國城市前列,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持續提升,初步確立全球知名體育城市和國家體育中心城市地位。
這一目標,自然是建立在青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基礎之上。按照國際體育發展的經驗來看,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500美元(約4.4萬元人民幣),達到中上等收入水平的時候,有關體育產業的消費需求會越來越高。而青島在2019年(4.55萬元)就已邁過這一門檻。
正是在此背景下,青島近年來通過大力推動全民健身,引進國內外重大賽事,打造自主體育IP,促進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塑造了青島體育的特色和吸引力。
已經連續舉辦十四屆的青島國際帆船周·國際海洋節、擁有“最美濱海賽道”的青島馬拉松、嶗山100越野挑戰賽等一系列獨具青島特色的體育賽事品牌,都在圈內擁有強大的號召力;濃厚的城市體育氛圍,培育了一批扎根青島的高水平職業隊伍。2022年,海牛隊時隔九年重返中超行列,青島成為全國唯一三級足球聯賽全覆蓋的城市。全新蛻變的國信男籃正在為CBA季后賽資格而戰。仁洲羽毛球隊是勇奪羽超聯賽“五冠王”的王者之師。
作為傳統的制造業強市,青島在體育制造領域也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國內健康產業開拓者英派斯,成為中國體育健身器材創業第一股;將健身器材賣進白宮的英吉多,多次獲得“中國健身器材行業最具影響力品牌”稱號;聚焦健身細分領域的邁金科技,在室內騎行領域已成為國內領軍企業;2022年成功上市的雷神科技,目前是我國游戲硬件的第一品牌。
體育氛圍日益濃厚、體育產業闊步前行,青島的體育服務業也不斷得到豐富,多樣化的體育元素逐漸成為包括夜經濟在內的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門“燃燒卡路里”;越來越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在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為建設“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貢獻著體育力量。一幅充滿健康活力的動人畫卷正在青島鋪展開來!
作者|張羽 攝影|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