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全國第七,青島人口增量超越成都寧波
4月1日,《2022年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多項關鍵數據首次披露,其中包括人口。
數據顯示,青島人口總量平穩增長,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34.21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83%。
2021年,青島人口1025.67萬。算下來,2022年青島人口增長了8.54萬。這一增量,在全國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七。
青島連續兩年躋身全國人口增長最多的城市前十。2021年青島人口增加15萬,居全國第五位,高于廣州等明星城市。
在全國出生率下降,各地都在爭搶“人才紅利”時,青島的這一成績算得上驚艷。
青島人口逆勢增長,一方面是青島有了不少讓年輕人心動的產業,另一方面也說明,青島這座城市的性價比在上升。
而且,年輕人用實際腳步,傳遞了對青島發展的信心。這對于城市未來,至關重要。
1
一年增加8.54萬人,這個數據的含金量還是很高的。
人口增長有兩個途徑,一是自然增長,一是吸引外來人口。
自然增長,就是出生人口減去死亡人口的差額。目前,青島尚未公布相關數據。不過,可參考山東2022年的數據——
全年出生人口68.22萬人,出生率6.71‰;死亡人口77.67萬人,死亡率7.64‰;人口自然增長率-0.93‰。
也就是說,山東人口自然增長的數據為負數。
作為老齡化程度較深的青島,這一數據估計也不會太理想。早在2021年,青島的人口出生率已低于山東。
據此推測,增加的8.54萬人基本都是投奔青島而來的年輕人。由于出生率低,實際來青的人數可能更高。
換一個維度看,2022年,人口增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是:杭州、合肥、西安、南昌、武漢、鄭州、青島、濟南、成都、寧波。
排在青島之前的,均是省會城市。
其中,杭州、西安是多年的“網紅城市”,合肥、南昌、鄭州則有“強省會戰略”加持。排在青島身后的濟南、成都,也是省會城市。
青島能夠突圍而出,足顯城市的吸引力。
與2021年相比,2022年各大城市的人口增量整體下滑。2021年,排名第一的成都,增加24.5萬人。而2022年,排名第一的杭州,增加了17.2萬人。
這與出生率下滑有關,也與疫情之下人口流動減少分不開。
2
在山東省內,青島已經逼近第一人口大市。
如今,臨沂是山東人口最多的城市,2022年,其人口數量為1099.3萬,比青島高約65萬。
但人口上升的勢頭,青島明顯更勝一籌。
與青島人口顯著增加不同,臨沂人口在減少。2022年比2021年下降2.64萬人。2021年,臨沂的人口為1101.95萬,比上一年微增1100人。
2020年時,青島與臨沂的人口差距約94萬人。短短兩年,差距縮小了近30萬人。
2022年,山東人口減少7.22萬人,而青島增加了8.54萬。可見,青島“強龍頭”的實力還是在線的。
根據《青島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到2025年青島常住人口達到1100萬。
若是按照現在的趨勢,到時青島人口規模成為山東第一的可能性比較大。
當然,這對青島將是巨大挑戰。因為,從今年到2025年,每年增加超過20萬人,才可能達到目標。
3
產業聚人,是顛撲不破的硬道理。
過去的兩年,青島讓大量年輕人傾心,最大的原因應該是青島新興產業的崛起。
以京東方、歌爾等為代表的頭部企業,給了年輕人選擇青島的理由。去年底,京東方青島項目一期投產時曾透露,到2024年建成滿產后,可新增就業1.4萬人。
以園區為載體,青島布局了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虛擬現實等前沿產業,并獲得了政府真金白銀的支持。在龍頭企業帶動下,產業鏈上的企業迅速成長,并逐漸釋放大量就業機會。
再看一組數據,2022年,青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6680家,較上一年度增長1126家,延續了全省領跑的態勢。
所有這些,都是聚攬人才的載體。
與此同時,疫情這幾年,青島下大力氣補齊城市基礎設施、醫療、教育等短板。
2022年,接連發布《青島市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倍增三年行動計劃》和《青島市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倍增三年行動計劃》,以及當下如火如荼的城市更新,這些動作無疑會增加城市的競爭力。
4
這兩年的就業形勢,為青島集聚人才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只要有工作機會,招來人才的幾率比以往高很多。
因此,下一步,青島應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讓市場主體和相關產業盡快成長,產生內在的招人需求。
同時,加快項目的落地速度,早一天落地就早一天產生社會效益,包括解決就業。
借此機會,青島也能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
這一方面,可與杭州做個對比。
據浙江媒體報道,近一年來流入杭州的人才中,大專及以下學歷僅占0.12%,本科占80.19%,碩士占19.13%,博士占0.56%。這也就意味著,在高門檻的人才引入政策之下,流入杭州的人才,已經走向高學歷化。
青島媒體曾報道,2021年春招季流入青島的高校畢業生中,本科學歷畢業生占比最大,達47.78%;大專學歷畢業生占比45.21%;碩博學歷畢業生占比達7.01%。
碩博人才占比不高,說明青島的尖端崗位以及背后的高端產業尚不夠多。數據或許有偏差,但應該引起重視。
青島不僅要搶人,更要搶高層次人才。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這是必須經歷的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