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馬”鳴槍開跑!25000名跑友用腳步丈量“最美青島”
柳綠花紅,生機勃勃。今天上午,海爾·2023青島馬拉松賽在五四廣場北廣場鳴槍開跑。
時隔一年,25000名跑友再度相聚“最美賽道”,用腳步丈量青島、用活力悅動城市,共同邁出追逐春天的步伐。
一路奔跑一路歡歌,馬拉松是一座城市的嘉年華!
這是自2017年重裝亮相后,青島馬拉松第五次集結出發,憑借美麗海濱賽道資源和卓越的賽事組織保障能力,“青馬”名聲在外。
從最初單一的路跑競賽,到如今發展成為集博覽會、線上線下系列跑、文創產品、公益活動等于一體的綜合品牌賽事,“青馬”已躋身國內城市馬拉松“領跑軍團”行列,被中國田協認定為“金牌賽事”,也是世界田聯旗下的“標牌賽事”。
最美賽道,一路生花。作為所有體育比賽中唯一穿越大街小巷、滲透城市“毛細血管”的大眾運動,“青馬”是青島提升城市形象與影響力的重要載體。
“用腳步丈量一路海景”,沿途美景是“青馬”對跑友們的慷慨饋贈。以起點五四廣場為軸,西至八大峽廣場,東至石老人海水浴場,“最美賽道”串起了奧帆中心、海天中心、八大關風景區、大學路網紅墻、棧橋、小麥島公園等標志性景點。無論全馬的挑戰者、半馬的健行者還是迷你跑的參與者,都能隨時隨地截取自己的專屬畫面。
貼心服務是“青馬”對跑友們的溫暖響應。體育、公安、交通、醫療等數十個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協調聯動,全力保障賽事平穩運行;千萬青島市民熱情包容、3000多位志愿者專業敬業,潤滑著42.195公里的每一米行進……
這場全民參與、全情投入、全力以赴的“城市路演”,通過央視直播鏡頭傳遍五湖四海,全方位展示宜青島居宜業宜游之城的風貌。
跑一次馬,識一座城。一場成功舉辦的馬拉松賽事,跑出的是城市發展的新活力和文旅復蘇的新速度,更是“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精氣神!
01
第五次集結出發,路線玩法升級
舉辦青島馬拉松既能展示青島體育賽事組織水平,也能折射青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改善情況,正是實現新突破的題中應有之義。
今年強勢歸來的“青馬”,以“安全、公正、文明、綠色”為原則,以“健康、人文、融合”為主題,路線和玩法較往年升級——
魚山路賽段優化調整,解決了之前容易出現擁堵問題的同時,增設了大學路“網紅墻”和“上街里”兩個打卡點,沿途的補給站和醫療點大幅增加,同時推出“青馬五周年”系列紀念品,舉辦“青馬博覽會”“青馬論壇”等活動,服務八方跑者。
獎牌和服裝設計盡顯青島特色。完賽獎牌總體形象設計以海螺為主題,巧妙地將海岸線、青山綠道等青島元素蘊藏其中,寓意吹響新時代前進的號角。選手參賽服以大海的“藍色”為主色調,融合了計時器跑步成績、跑道、海中倒影等圖案元素,體現出參賽選手超越自己、創造PB(個人最好成績)的精神。服裝背面的空白成績位置,留給選手賽后涂寫個人比賽成績。
“科技賦能”是今年“青馬”主打的一張特色牌。賽道首次使用全域智能賽道監控系統,不僅可以有效杜絕賽事違規行為,還能對賽道熱指數等各項指數進行實時監測,為賽事各環節的組織調度提供數據支持。冠名贊助商海爾將“5G+AI”“數字孿生”和“AR技術”三大領先科技全方位應用于比賽中,實現了賽事智慧、賽事服務和智慧體驗全新升級。
努力的“青馬”,換來了眾多跑友的認可。據了解,今年的“青馬”有40000余名跑友參與抽簽,報名人數與往屆持平。而考慮到4月22日當天全國有至少20場馬拉松賽事同時舉辦,“青馬”的吸引力由此可見一斑。
“青馬”持續火爆,是青島近年來不斷加快體育強市建設步伐的一個縮影。市體育局發布的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青島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29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市民比例接近50%。僅2022年,全市就新建體育公園、籠式多功能運動場等58處,更新新建健身路徑411處,舉辦超過600場社區運動會,2000多人下沉社區開展常態化體育公益服務。全民健身蓬勃開展直接帶動了體育產業快速增長,據統計,2021年青島市體育產業增加值達314.6億元占全市GDP的2.23%,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310.5億元,人均體育消費支出3027元,相關從業人員達到181626人,體育產業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在日前召開的全市體育工作會議上,青島明確提出了爭創國家體育消費示范城市的目標。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青島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重量級比賽前來“報到”。同樣是在四月,全國花樣滑冰冠軍賽、全國蹦床冠軍賽、全國擊劍冠軍賽相繼落戶青島,時尚體育消費季、全民健身云上運動會先后拉開帷幕……多層次多樣化的賽事活動體系,正隨著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不斷豐富島城市民的生活,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02
馬拉松“出題”,城市“作答”
當今社會的大型體育賽事,其意義早已超越了體育本身。具體到馬拉松,在辦賽之時將賽事宣傳與文化旅游宣傳有機結合,城市實力、自然景觀、人文歷史等,也將通過賽事得以對外展示。可以說,舉辦馬拉松等大型賽事是一次增加流量、宣傳城市形象的絕佳機會。
參與此次央視直播工作的一位電視媒體人就表示,馬拉松直播不僅只是比賽的直播,更是對一座城市風光、面貌、文化的全方位展示。他說:“前期央視幾個制作小組已分批次來青島拍攝了一組風土人情、網紅景點的短片,會在直播時穿插播放使用。”而“連接一切”的社交媒體時代,難以計數的微信、微博及各大短視頻平臺的原創和轉發,也將幾何倍數擴大“青馬”和青島城市形象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青馬”盛況、青島的美麗風光、青島人的熱情好客,也將通過社交媒體,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連續多年成功舉辦馬拉松賽事,也見證著城市自我提升的過程。近年來,青島的城市建設一直在加速過程中,城市綠道建設、“網紅”打卡地養成、高架路縱橫成網、地鐵線路不斷延伸……城市更新帶來的不只是面貌的改變,更是市民生活品質的提升。以地鐵為例,截至2022年12月,青島地鐵運營里程達到315公里,躋身全國城市地鐵通車里程排行榜前十。現在的“青馬”參與者無論身處何方,都可以通過163座車站實現軌道交通快速直達。
同時,以打造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為目標的青島,通過馬拉松賽事將體育與旅游深度融合,可以帶來巨大商機和創收,促進消費增長,為城市的繁榮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有調查數據顯示:馬拉松賽事期間,很多參賽跑者會選擇與家人同行,親友團數量超過6人的選手比例達26%。由此帶動的餐飲、住宿、交通、觀光……
這一整條產業鏈,將惠及每一位從業者。以今年的江蘇無錫馬拉松為例,賽事在餐飲、住宿、交通、旅游等方面產生了較大的帶動作用,為周邊產業帶來效益達1.95億元。根據重慶市體育局的統計數據,近年來重慶馬拉松每年拉動體育旅游消費達3億元。
“馬拉松不僅僅是一項賽事,它更是一場現象級城市營銷活動。”青島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李澤龍認為,政府會把馬拉松賽事作為城市營銷工具,提升城市形象、傳播城市文化、帶動城市旅游及文化產業發展等。“這條全長42.195公里的賽道不僅是推動全民健身、弘揚體育文化、建設體育強市的重要平臺,還是發展體育產業、推動體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引擎。”
03
賽事“全線沖刺”,“青馬”如何脫穎而出
穿越三年疫情陰霾,馬拉松賽事在這個春天正“全線沖刺”。《2023中國田徑協會路跑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已備案的路跑賽事達133場,僅4月22日一天,國內就有20場馬拉松賽同時進行。
那么,面對“馬拉松熱”帶來的激烈競爭和“跑友爭奪戰”,“青馬”如何脫穎而出?市體育局副局長譚鵬認為,避免同質化,提升賽事服務水平,因地制宜辦出特色是必由之路。他說:“作為賽事的組織者,我們需要圍繞賽事定位,將比賽場地、服務群體、賽事產品等各方面綜合考慮,從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惟其如此,才能推動‘青馬’不斷提檔升級,在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青島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健康學院院長牟曉峰同樣認為:“越來越多的跑者抱著健身、旅游、娛樂、社交于一體的心態參加馬拉松,這就要求主辦方既要有經濟消費的敏銳視角,也要有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精細考量,因地、因時制宜將賽事辦出特色。”
的確,回看今年火爆跑圈的幾場馬拉松賽事,無一不是特色鮮明的典型。
比如,展示“雙奧之城”魅力的北京半馬致力于向世界講好“雙奧之城”的體育故事。參賽選手途經國家游泳中心、國家體育館等“雙奧場館”,而在比賽的終點區,北京冬奧會的“雪花”火炬臺與不遠處的“鳥巢”交相輝映。
又比如上周剛剛結束的“漢馬”,2023武漢馬拉松以“好漢歸來”為主題,重現往屆賽事的“一城兩江三鎮四橋五湖”經典賽道,調整起跑方式、優化參賽體驗,引入“國人競速計劃”“名校團隊挑戰賽”,助力中國運動員提升競技水平,還有來自武漢19所高校的7000名志愿者用熱情維護著漢馬在跑圈幾乎“零差評”的口碑。有媒體這樣評價武漢馬拉松:“在賽道設計上集納了城市里最精華的跑道,熱情、坦蕩地呈現給全世界的跑者。從長江邊到古城、老城,穿越長江大橋再見黃鶴樓,一路江山如畫,當進入到30多公里的賽程時,又有最溫柔、恬靜的東湖躍然眼前,吸滿綠林的富氧,跑完全馬感覺仍意猶未盡時,還有熱干面和小龍蝦等著你。”
青島馬拉松協會會長孫化明曾攜手妻子跑完世界馬拉松六大滿貫賽,在他看來,六大滿貫之所以能擔綱“跑圈頂流”,同樣是靠著將各自特色發揮至極致。他說:“波士頓馬拉松的儀式感和底蘊,倫敦的慈善主題,柏林的最快賽道,紐約浩蕩的跑步人群,東京精細的賽事組織,芝加哥的多元文化設計——42.195公里的路程一樣,但給人的感受絕不相同。”
當然,相比于這些國際頂尖賽事,起步較晚的國內馬拉松還有很大差距,但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上升空間。根據中國田徑協會測算,到2025年國內路跑及相關運動賽事數量有望增加至2500場,大眾馬拉松參加人次將增加至1000萬人次。
各地各城舉辦的馬拉松仍將繼續“賽跑”。而對歷經五屆賽事洗禮的“青馬”而言,不斷烙印地方特色、精細組織工作、完善賽事服務、提升參賽體驗,就會在這塊跑步“蛋糕”中占有更大份額,在未來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