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已匯聚海洋環境等高質量海洋數據超過50PB 占全國比重25%
6月19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走在前挑大梁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邀請省大數據局主要負責同志等介紹山東激發數據要素價值,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情況。
發布會上,青島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艷就青島在海洋數據匯聚和流通交易方面取得的突破進行了介紹。
她表示,作為重要的沿海經濟城市,青島市聚集了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和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基于以上基礎和優勢,青島率先發力,加快推進海洋數據流通交易取得突破。
一是建成海洋數據匯聚處理中心。依托海洋國家實驗室(嶗山實驗室),形成豐富的海洋數據資源庫,具備強大的數據存儲、處理、安全保障能力。現已匯聚海洋環境、地理信息、海洋遙感等高質量海洋數據超過50PB,占全國比重25%。
二是建成全國首個海洋數據交易平臺。2021年,青島啟動建設海洋數據交易平臺,構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聯盟鏈”網絡,保障交易全程可追溯,并在海洋數據確權、定價、標準化、資產化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制度規范和創新實踐。逐步形成全國性海洋數據資源目錄,打破數據分散的局面,讓數據需求方快速、精準找到所需數據,實現數據變現。目前,平臺匯聚治理48億余條全球海洋數據資源,為全國性海洋氣象預報、海上風電建設與維護、遠洋漁業生產安全、海上航運線路規劃等提供一體化海洋數據流通交易和開發利用服務。截至6月15日,海洋數據交易額突破1560萬元。
三是成立海洋大數據合作發展平臺。平臺首批20余家成員單位,旨在凝聚海洋大數據創新與產業發展資源,聚力在海洋數據資源確權、估值、交易、收益、治理等領域先行先試,提高海洋數據資源交易活躍度,推動海洋數據開發利用,探索構建“依法規范、共同參與、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海洋數據產業發展模式。(記者 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