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青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干部群眾熱議“經略海洋”
發展海洋經濟,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住青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干部群眾熱議“經略海洋”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也是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關鍵領域。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海洋強國建設,要求山東“發揮得天獨厚優勢,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群。加強海洋科技開發,培育壯大海洋漁業、海洋礦業、海洋運輸、海洋化工等產業集群,完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連日來,住青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干部群眾圍繞“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展開熱烈討論。大家表示,要立足青島海洋資源稟賦,進一步做強優勢、做亮特色,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海洋科技領先、海洋經濟發達、海洋人才集聚、港口航運世界一流、海洋生態環境優美、海洋文化繁榮、海洋國際交流活躍的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加快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
加強海洋生態保護,擦亮海洋生態底色
發展海洋經濟,生態是底色。青島堅持海洋開發和保護并重,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集約節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著力建設開放、包容、繁榮、綠色可持續的海洋。
“青島在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產業、海洋生態等方面都擁有較強的實力,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作為中央駐青海洋單位,始終為青島的海洋強市建設不懈努力,圍繞海洋資源勘查評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減災防災等領域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近年來在濱海濕地生態修復、海洋生態環境司法鑒定、海洋地質碳封存等新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印萍從事海洋科研工作30年,始終把保護自然資源和海洋生態環境作為自己不懈的追求。
通過印萍與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我國部分濱海濕地得到了有效保護與修復,藍碳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海洋司法鑒定體系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作為人大代表,我將繼續秉承‘科學、創新、奉獻、卓越’的科研精神,致力于海洋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為推動我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發展貢獻更多力量。同時,將代表履職和我的本職工作有機結合、互相促進,讓我們的科學研究成果能夠更好地服務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印萍說。
“一直以來,我們大力推進海岸帶和海域生態修復,靈山島生態修復項目獲評全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2025年青島市海洋生態修復工程項目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獲批。此外,在生態保護修復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牡蠣礁和海草床等自然方式來修復海洋,在唐島灣發現了省內最大的鰻草海草床。”市海洋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孟慶勝表示,下一步,青島市將持續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加快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扎實做好海岸線、海島生態修復和濱海濕地恢復。
放大海洋科研優勢,加強海洋科技攻關
科技創新是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青島海洋科研實力全國領先,擁有嶗山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等一批“國字號”涉海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了全國30%的海洋高端人才、40%的高端涉海機構。
“現代海洋城市是國家賦予青島的城市定位,大力發展海洋經濟,青島大有可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院長王凡認為,青島發展海洋經濟要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下功夫,聚焦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建立企業牽頭出題、科研院所揭榜攻關、多元資金投入的“產—創—政—金”融合鏈,讓企業提出技術攻關的“題目”,引導高校和科研機構“選題”,更好地組織開展科研攻關。“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將錨定海洋科技制高點,立足于‘兩園區一基地’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推動海洋工業生物技術研發中心和海洋先進傳感技術研發中心等前沿交叉、研產融合的研究中心建設,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研發海洋育種大模型、生物醫藥大模型,更好支撐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王凡說。
“作為海洋食品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海洋大學全體師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圍繞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持續加強原創性、引領性海洋科技攻關。”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薛長湖表示,將充分發揮學校科研優勢,深耕專業領域,深入踐行大食物觀,“向海問糧”全方位開發食物資源,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服務國家“藍色糧倉”建設,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保障糧食安全、守護人民健康的現實生產力,積極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為服務海洋強國建設、推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打造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海洋產業是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的關鍵支撐。青島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方向,加快構建“4+4+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市海洋發展局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孟慶勝說,下一步,將充分發揮市委海洋委舉旗定向、統籌協調作用,落實“1+8+10+20+N”海洋工作推進體系,科學謀篇“十五五”海洋發展,全面梳理、加快推進“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各項任務,完善海洋經濟發展工作機制。聚焦夯實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項目支撐,孟慶勝介紹,將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加快總投資2400億元的170個海洋重點項目建設,加強海洋領域招商引資,梳理30個支鏈、若干個細分領域和1600余個招商目標企業,實施精準產業鏈招商、統籌聯合招商和載體平臺招商。“同時,我們積極構建海洋科技協同創新貫通體系,完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產研對接工作機制,推動海洋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青島)常態化、定期化、機制化運行,實施好‘項目+人才’專項行動,推動高水平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孟慶勝表示。
青島西海岸新區是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獲批十年來,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9%,總量翻了兩番。“西海岸新區將圍繞‘一四四六’總體思路,以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引領區為目標,以‘品質西海岸’建設為抓手,奮力開創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西海岸新區海洋發展局局長隋俊昌表示,新區將加快構建“1+3+3+1”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改造升級現代漁業、海洋裝備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海洋電子信息等未來產業,統籌推進總投資1000億元的60個海洋重點項目建設,聚力打造一批海洋特色產業園區。同時,持續提升海洋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突破一批海洋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放大海洋經濟創新發展聯盟作用,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薛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