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發展是未來 “十大產業”遠遠不夠 青島新聞網記者:我們也知道,趙市長剛剛從省兩會上回來,在本屆省兩會上,您在1月底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時曾指出:“要加快建設海洋特色新興城市,努力成為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的重要一極”。 “海洋代表了日照發展的未來”。請問趙市長,建設海洋特色新興城市的內涵要求是什么?重點任務又有哪些?日照又是如何將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 趙效為:這是一個大的題目,“藍色經濟”,按照我本人的理解,可不可以定義為依托海洋發展的海陸一體的經濟,對于這一句話所包含的內涵,是多方面的。省里也對“藍色經濟”做出了系統的描述、解釋和部署,我們廣大網友可以很好地學習學習。 按照我個人的理解,認為對于“依托海洋發展的海陸一體的經濟”是否可以這樣解釋,藍色經濟前提:藍色,指的是海洋,這是個大前提。因此,我們首先要開發的就是海洋產業、海洋資源、海洋科技等。其次,要把海陸統籌規劃,統籌考慮,統籌發展。還要多方面利用海洋資源,這其中包括海洋本身所提供的一些資源和能源,比如海水養殖、潮汐能的下一步利用開發等等。然后,就是海洋所特有的功能所發展的產業,比如港口、海運,對于打造國際性、區域性的航運物流產業,乃至到區域性的航運中心,都創造了條件。第三個,就是利用海洋所派生出來的資源進行開發和發展,比如海洋旅游業,日照市作為一個濱海城市,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文化名城、旅游名城,也是國家級的優秀旅游城市,去年日照市的旅游人口達到了1741.7萬人,旅游人民幣收入突破了100億元,藍天碧海金沙灘,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萬平口海濱旅游區是日照市黃金海岸線上新興的旅游勝地 上述這些綜合起來的產業,要把它細化為具體的產業的話,那就會派生出很多。這里面既包括海洋需要開發研究,以及現有產業的提升,也包括著海運、陸地各方面產業的發展,其中剛剛提到的“十大產業”,就是我們日照市要重點發展的產業。但我想,僅僅這十大產業還很不夠,日照對于海洋本身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還是一個薄弱環節,要進一步加強。通過開發和利用、發展海洋經濟,以及海陸一體的經濟,日照市在整個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就會形成重要的一極。在魯南臨港產業帶中間,會成為一個帶動力量,也會成為山東經濟新的增長點。 論城市品牌特色 日照港是“共享的港口” 青島新聞網記者:日照市在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中,緊緊把握著幾大產業的發展,比如日照港作為最具活力的國際一流強港,成為日照海洋特色新興城市最亮麗的品牌等;2009年10月22日,現代威亞汽車模具?發動機二工廠竣工慶典儀式舉行,標志著日照成為汽車核心部件生產地……在打造這些城市品牌和名片中,日照又是如何使其為打造藍色經濟區服務的? 趙效為:港口最大功能就是它的帶動力,帶動物流業的發展,使貨物能夠周轉、進出,帶動當地加工制造業的發展,包括裝備制造業,帶動人流的發展,包括人們相互之間的出訪、旅游等客運業的發展。港口本身就是一個產業,我們重點是要把港口建設好,把港口的功能發揮好,在發揮港口功能的過程中,要提供良好的服務。 日照港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的過程中,將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特別是對于魯南經濟帶,日照港是大家共有的港口,共有的資源,讓大家來共享。在共享過程中,日照將給魯南經濟帶,乃至整個亞歐大陸橋的沿橋城市和地區,貨流、人流以及航運業等其他方面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