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M液晶模組及顯示器項目簽約 創業中心 建設中的葫蘆巷水系景觀工程 青島國家高新區開發建設: 膠州灣底奏響青島“第三代生態科技新城”的嘹亮序曲 青島新聞網2月11日訊 青島之于膠州灣,灣城相依。從德占時期的紅瓦綠樹到經濟重心“西移”和城市“東擴”的高樓大廈、港口碼頭,青島已經走過了第一代、第二代城市發展歷程,今天,青島以一種全新的姿態注視膠州灣。 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不斷影響,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情形之下,歲末年尾,當我們回顧2009年奮斗歷程的時候,青島高新區以這樣一種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緊抓機遇、埋頭實干,短短1年多時間使原來的鹽田荒灘脫胎換骨,生態型科技園區初現雛形;穩扎穩打、強投入、高質量,成就高標準基礎設施;攻堅克難、精挑細選,定向招商搭建起高端產業集群的初步框架;銳意創新、積極探索,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運行體制和機制。通過1年來的開發建設,為青島“環灣保護,擁灣發展”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膠州灣畔曾經的鹽田荒灘已向“第三代生態科技新城”的目標揚帆起航。 生態高新區 青島高新區的發展目標不是一個單純的產業區,也不是克隆一個城區,而是建設一個獨具個性的生態花園式新城區。“環境也是生產力”,這句話在青島高新區有著最生動的表現。 生態優先,三個“三分之一”鎖定用地紅線 在用地緊張,有限的發展空間中,土地資源的分配是區域發展的重大命題。在開發建設之初,青島高新區就將用地比例鎖定在了三個三分之一上,即生態綠化用地三分之一,生活配套用地三分之一,高新技術產業用地三分之一。并以此作為區域發展用地的“紅線”,以規劃的形式確定下來,作為區域發展的用地方針。 在高新區各層次規劃中,不久的將來,圍繞青島高新區將建設一個高新技術產業新城區,發展目標鎖定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宜業宜居的第三代生態科技新城;以高新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外包產業帶動的城市創新中心,依托濱海岸線和濕地、水系自然資源形成的青島北部生態旅游休閑中心,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示范城區。充足的生態用地空間為實現這一目標以及區域的永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保護提升,塑造特色濕地島鏈景觀 膠州灣底有著不可多得的濕地地貌,同時多條河流在這里入海,流域的生產生活用水影響水質。保護和治理成為青島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開發建設的兩大生態主題。 依托現有濕地地貌,嚴格控制和保護大沽河河口、墨水河河口、高新區中部三塊濕地,對污染河流進行截流污水處理,保證入灣水質和園區景觀用水,積極構建以濕地原始地貌為核心的生態安全格局和豐富多彩的濕地水系景觀。 在開發建設過程中,依托自然生態肌理,著力修復現有生態環境,豐富多彩的生態環境和景觀塑造是青島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的一大特色和亮點。其中葫蘆巷水系景觀工程占地面積約197萬平方米。在面向全球征集方案的基礎上,由美國知名公司進行深化設計,目前地上景觀部分已進行排鹽堿處理,河道開挖及駁岸基礎砌筑工作已經基本完工。羊毛溝河道整治工程占地面積約156萬平方米,水系開挖、土方回填等基礎部分的施工已經完成。水系景觀塑造工程,在疏導、治理現有自然水系的基礎上,一系列以親水文化為主題,水清綠秀、水脈相融的,具有觀賞性、參與性、娛樂性和體驗性的濱水空間將展現在人們面前。 嚴格項目準入,打造環保節能產業集聚區 在做好生態保護、環境塑造的同時,青島高新區對入園項目嚴格審查,把好項目入口。對引進和在建投資項目實行嚴格的環保審查,對不符合環保標準的項目堅決拒之門外。為此,高新區專門出臺了《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入園條件及評估管理暫行辦法》,對投資項目進行聯合評審,采用《投資項目評估打分表》,對達不到環評要求的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在提高效率的基礎上保證項目環保標準。堅持“三不要”原則,即技術落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的項目不要,危害生態環境的項目不要,能源資源消耗高的項目不要。 依據產業規劃和園區空間布局,規劃建設環保節能產業園區,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今年,引進了總投資3.8億元、具有中國馳名商標的光電環保儀器儀表項目和總投資3.2億元、填補省內空白的電力環保催化劑項目。其中,電力環保催化劑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高新區周邊區域相關產業的技術水平,為國家加大電站氮氧化物的減排奠定堅實的基礎。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填補國內空白的LED藍寶石晶片項目,擁有中國馳名商標、名優產品的大功率半導體照明系統項目已落戶高新區,LED節能照明產業鏈初具雛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