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光電院青島研發基地奠基儀式 綜合管溝施工現場 創業高新區 青島高新區在內部管理機構設置上,堅持精簡統一高效的原則,根據開發建設需要,進一步精簡機構、整合職能、壓縮人員,“一個蘿卜好幾個坑”、“連軸轉”、“壓茬進行、復合推進”,這是高新區各部門最常用的術語。 青島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作為一個剛剛開發的新區,放眼望去,盡是鹽田荒灘,夏天氣溫高,太 在工程建設一線,“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是毫不夸張的寫照。高新區的大部分場區需要大面積回填。高新區所在地為五條河入海口,常年累積,地下淤泥厚度大,鹽堿地多。夏季防洪排澇任務重。淤泥也是流泥,流動性強。為保證工程進度,青島高新區采取超常規工作機制,開展雙百日會戰,整個膠州灣北部園區成為一個戰場。 在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建設工地上,一塊塊倒計時牌上鮮紅的數字十分醒目,顯示著距完工時限的剩余時間。整個高新區在與時間賽跑,每一個部件,每一個螺絲都上緊了發條。為保證工程進度,通過明確責任人,建立聯動機制,制定工作進度“橫道表”和《責任目標一覽表》,層層分解目標責任,倒排工期,責任落實到人,時限具體到天,形成人人有責、各司其職、層層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同時將督查工作貫穿于始終,圍繞重點工程、重點工作、重要目標任務等主要環節,采取項目全程跟蹤,邀請專家進行專業化督查,“背靠背”督查等方式,強化督查力度,將會戰完成情況納入全年工作目標績效考核。建設一線工作人員已實行了“5+2”工作制,節假日不休息,眾志成城,全力以赴推進工程建設。 2010年,環境建設年 2010年,青島高新區以環境建設為核心,傾力打造基礎設施配套、生態景觀、商務發展、政務運行、創新創業和社會人文六個方面的環境建設。顯現出生態園區的獨特品格。 基礎設施配套環境,高品質推進70多個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公共事業管理模式進一步創新。 塑造生態景觀環境,建設生態濕地保護體系,改造提升現有水系,奠定新城區生態基礎。 商務發展環境,重點推進金融、旅游、商貿、地產和物流等高端服務業項目建設,集聚發展人氣。 政務運行環境,持續進行體制機制創新,重點在引進項目、投資服務、開發模式、人才使用等方面實現突破。 創新創業環境,發揮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研發中心的引領帶動作用,優化整合各類創新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創新型人才激勵體系。 社會人文環境。統籌學校、醫院等社會事業發展,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