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的羊毛溝水系景觀工程 創新高新區 “創新”是青島高新區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作為一個“一次創業”和“二次創業”并行的高新區,青島高新區全力推進了創新創業體系建設,著力打造科技創新新高地。 加強與院所合作,集聚創新創業資源 6月16日,青島高新區與7所駐青高校正式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與青島國家大學科技園有限公司簽訂了《青島國家大學科技園主園區 9月1日與中科院正式簽訂《共建中科院光電院青島研發基地協議》,確定與中科院光電院在高新區共同建設中科院光電研究院青島研發基地,11月29日舉行開工奠基。力爭用3至5年的時間,建成在我國光電領域具有重要行業影響力的先進光電工程研發和成果產業化示范基地。 中科院青島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將以高新區為載體,重點在新材料、裝備制造、生物工程、電子信息、節能環保領域建設5大創新技術研發孵化中心,到2015年建成中科院青島創新創業產業園。目前,高新區已與中科院海洋所達成高性能計算中心合作協議,與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簽訂建設生物新能源產業化基地協議,正在進行中科院青島育成中心信息平臺建設,構建與中科院院所、高新區創新平臺和市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互聯互通的共享平臺,逐步打造集“高技術研發與孵化、技術集成與轉移轉化、技術咨詢與技術服務”與一體的自主創新平臺,完善高新區創新創業體系。 推進載體建設,打造高品質創新創業平臺 創業載體是高新區科技創新高地的主要平臺。2009年2月,高新區創業中心一期1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年內將完成主體工程,通過規劃設計,高新區創業中心將按照創業人社區理念,以專業分類進行分區設計和專業平臺建設,引導孵化器和加速器從以孵化企業為主,向既孵化企業又孵化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的方向發展。 與創業中心并行推進的還有科技人員公寓和企業加速器。科技人員公寓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主要為高層次科研人員提供住房保障,企業加速器建筑面積4.9萬平方米,主要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中試廠房和標準廠房。三大建筑群分別涉足科研孵化及商務、生活保障和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初步形成了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創新創業配套設施的基本骨架。正在規劃設計中的綜合服務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等一批后續配設施正加快推進,預計明年開工建設。 體制機制創新,優化政務服務環境 圍繞建立高效的審批服務機制,高新區建成了膠州灣北部園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財稅服務大廳,高新區內設各部門及8家派駐機構全部進駐,真正做到“全程服務、一站辦結”;率先建立了審批部門首席專辦員制度,全權負責本部門所有審批事項的辦理;實行了項目全程代辦服務,推出了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和評價監督制等;同時,制定實施《重點項目掛牌督辦暫行辦法》,修訂完善《入園項目評估管理辦法》,將審批時限由108天壓縮至45天,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速提效。 優化政策引導,制定“鼓勵引進先進制造業暫行辦法、鼓勵引進現代服務業暫行辦法、鼓勵社會中介招商引資獎勵暫行辦法”等制度,整合各類有效資源,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招商引資工作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招商選資工作效能;制定鼓勵引進研發機構和孵化器暫行辦法,加快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強化科技引領作用,實施了創新型企業培育計劃,進入產業鏈高端;制定基礎設施配套服務暫行辦法,進一步加強對高新區基礎設施的維護和管理,為園區落地企業創造整潔舒適的投資環境。高新區還研究投資項目落地后評估管理辦法,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進口設備免稅等優惠政策,扶持重點企業做大做強。 打造智能化園區 根據總體規劃,青島高新區將緊跟國內最高水平的科技園區,高起點、高標準開展數字化園區“12345”建設,其中“1”是指統一門戶系統;“2”是指園區高速寬帶網和無線網;“3”是指運營管理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4”是指按照服務對象劃分為內部政務、創新創業、公眾與社區和園區公共服務等四大類服務;“5”是指創業大廈網業分離示范工程、創業大廈建筑智能化示范工程、中央智力島無線覆蓋示范工程、SaaS(Software-as-a-service)服務平臺示范工程、高性能計算公共技術平臺(云計算)示范工程。通過實施數字化園區建設,推動青島高新區數字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努力將青島高新區建設成為中國數字化園區的樣板,全面實現園區行政管理、公共服務、企業經營和社區生活的高度數字化。 在組織實施高新區門戶網站建設過程中,充分借鑒了成熟、先進的國內外科技園區門戶網站,緊密結合青島高新區實際情況,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自8月17日開通以來,網站累計點擊量達到70余萬次,已成為青島高新區重要的宣傳陣地、招商和創業服務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