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市政府召開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試點工作動員大會上獲悉,從2011年1月起,全市將首先在市內四區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試點。全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和規劃也將按照“大類粗分、干濕分離”的原則,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大類,明年試點結束后,2012年全市將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收集。 垃圾箱分開了 垃圾沒分開 “這上面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的 昨天,記者在湛山小區觀察了15分鐘,幾乎沒有行人扔垃圾時會去仔細分辨垃圾桶的分類。路經此處的孫先生將一只裝滿生活垃圾的塑料袋隨手扔進一個垃圾桶內,記者上前詢問他是否按照分類標準處理生活垃圾時,孫先生表示,他幾乎沒有考慮過分類的問題,“在家里,所有的垃圾都扔在一個塑料袋里,白天出門捎帶著扔掉,怎么分呀?”孫先生說。 記者隨后又在其它各處設置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箱的地方探訪,情況基本相似——各種垃圾“混為一桶”。 居民沒有垃圾分類的意識,那垃圾清運又是如何操作?記者在單縣路一個垃圾桶設置點看到,負責每天到這里收集生活垃圾的車輛,都是將整桶的垃圾一并傾倒到車內,并沒有分類運輸。一名出門扔垃圾的市民表示,目前居民的確沒有習慣在家里就把垃圾分好類,而且即使居民分裝了垃圾,扔到了不同的垃圾桶里,可運輸車一到,還是所有桶內的垃圾都混到一起,他們在家里分的也沒有意義。 記者隨后聯系了負責垃圾中轉和填埋工作的青島市固體廢棄物處置有限責任公司,相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條件分類清運垃圾,因此包括廚余垃圾都是和其它垃圾一并填埋。 明年起市內四區試點 市區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達到3600噸,為了合理處理這些生活垃圾,我市將從明年1月起,利用1年左右的時間,在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各區分別選擇1個機關企事業單位、1所學校、1個農貿市場和1個封閉式居民小區,組織試點。試點區域的單位和居民,按照生活垃圾干、濕兩類的標準,進行分類投放,環衛部門、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進行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 按照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要求,全市還將升級改造現有51座垃圾收集站,淘汰現有不符合密閉化要求的垃圾運輸車,配備高性能環保壓縮轉運車輛,將人力車和機動三輪車全部更新為電動車或機動車。明年試點結束后,將從2012年開始,在全市范圍內推行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 不同區域垃圾分類不同 據介紹,對幾個不同的試點區域,垃圾分類也有著不同。其中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有食堂的,垃圾劃分為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三類;沒有食堂的,垃圾可劃分為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兩類。農貿市場全部劃分為廚余垃圾。居民小區分為廚余垃圾、其它垃圾兩類。餐飲行業分為餐廚垃圾和其它垃圾兩類。 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居民區生活垃圾在投放前,應按照本區域垃圾分類標準,將垃圾分類貯存,例如瓶罐奶袋類物品,應盡可能將容器內產品清理干凈后投放;廚余垃圾應袋裝投放。政府(街道辦事處、社區)應為每戶居民家庭免費提供兩個符合分類投放標志和顏色的垃圾桶。 投放時,應將垃圾分類投放到相應類別的垃圾收集容器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