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利劍悄然出鞘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應把開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反腐倡廉建設,作為拓展反腐倡廉建設新領域的一個重大課題進行積極探索實踐,以實現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廉潔發展和快速發展“雙贏”目標。 在社會上,有一種看法是,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資本是企業主的,而反腐是為了公共利益,這似乎說不通。而多位受訪專家則認為,現在有些企業實行股份制,個人有股份,國家也有股份,侵吞了公司的財 “在非公有制經濟領域開展反腐十分必要。”在齊善鴻看來,現在有些民營企業是從“作坊式”、“家族制”發展起來,之前的管理模式已成為其發展瓶頸。因找不到正常發展的道路,自然就走上了歪門邪道。 “那些找到了正常和健康發展道路的企業,自然是不屑于做那些有高度法律風險的事情的。”齊善鴻認為,“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反腐,關鍵還是要抓問題的源頭,就是要幫助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解決自身發展瓶頸問題,緊緊圍繞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這一核心。” 而事實上,目前有些地方已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納入預防和反腐敗視線。比如201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通過在民營企業設立紀檢,積極引導企業開展“以廉促發展、以廉塑形象、以廉鑄輝煌”廉潔護企工程。截至同年7月底,全市已有14家非公有制企業先后成立了紀檢組織。 同樣,上海也紛紛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內部設立紀委。截至2010年10月,全市18個區(縣)有78個非公企業建立了紀委,有紀檢干部700余人。 2009年,江蘇省常熟市先后在波司登集團、常熟開關制造有限公司、中利集團和江蘇白雪電器股份有限公司4家非公企業內部建立紀律監督委員會,積極探索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反腐倡廉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更早的是2005年7月,廣東省佛山市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過程中,除了教育政府官員規范從政行為、依法行政外,還對非公企業老板進行反腐倡廉教育,教育他們自覺地把經濟活動與遵紀守法、依法經營結合起來。 在多位受訪專家看來,以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出現腐敗,除非極其嚴重,社會影響相當惡劣,不然反腐部門極少主動介入。而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有效而系統地預防和懲治腐敗,更無從說起。 “在政府主導的計劃經濟向市場主導的資源配置轉型中,腐敗的最大根源,在于權力包辦經濟,由此產生社會經濟實體對權力的‘供養’與‘配合’。因此,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進行反腐時,一定要進一步明確權錢交易的主導方面的首要責任,這個責任當然要由政府官員來承擔。”齊善鴻說。 2010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思危也撰文指出,一些政府官員在思想上對非公經濟還存在一定歧視。“腐敗是當前非常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對民營企業來說不拿錢開道簡直是寸步難行。” 從目前情況來看,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進行反腐,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種種跡象表明,在各地試點的基礎上,中央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進行全面反腐,利劍已悄然出鞘—— 2010年1月1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特別指出,要大力加強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反腐倡廉建設。而國家預防腐敗局近日印發的2011年工作要點也指出,2011年將“開展非公經濟組織防治腐敗試點工作”。 |
上一篇:“混蛋官員”到底是如何煉成的
下一篇:地級市十三個副秘書長的憂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