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納入國家反腐體系之后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應走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不需要反腐的觀念誤區,進一步擴大懲治腐敗的覆蓋面,把其納入國家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及時查辦腐敗案件,從源頭上遏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腐敗行為的發生。 “在成長初期,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就應加強廉政建設,從而為企業的健康規范發展奠定基礎。”陳明生建議,“應加強內部監管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經營、采購、銷售、項目預決 “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里加強黨的建設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陳明生認為,“但這項工作應穩妥推進,要分類指導,區別對待,不能搞一刀切。可盡快出臺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相配套的紀檢工作試行辦法,明確紀檢設置的范圍、標準、條件和程序等,使這項工作的開展有章可循。”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內紀檢組織開展工作,要把握好量與度的關系,既要堅持清正廉潔,又不能干涉業主為了企業生存、發展在某些方面制定激勵政策,以及業主為了企業利益與客戶建立良好關系而進行的營銷行為。”陳明生說。 多位受訪專家還建議,還應從社會層面上建立行業職業經理人和員工的職業檔案,嚴肅查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賄賂的典型案件并進行曝光,使有腐敗等污點的職場人士遭遇信譽危機及就業的門檻。 在齊善鴻看來,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反腐的前提,是對政府官員腐敗加大打擊力度,并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 “只要政府管制還廣泛存在,行政權力還在不透明地參與市場運作,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腐敗就在所難免。”齊善鴻說,“政府職能在公開化和透明化的基礎上在市場上亮相,同時,明確禁止權力干預和插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市場經營活動,減少權力尋租機會;進一步強化對政府官員違紀違法的監督和舉報的渠道和力度,堅決查處領導干部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權錢交易、官商勾結的案件。這樣,腐敗現象最起碼可以得到較為有效的遏制。” “要進一步破除體制障礙,深入投融資體制改革,消除歧視性政策,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壁壘。”杜立元建議,“修訂完善支持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法規,打破企業所有制形式的限制,統一商業賄賂的處罰標準。對于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內部員工侵占、挪用、行賄、受賄等問題的處罰,也需要根據實踐進一步完善,這是規范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秩序必不可少的環節。” “法律必須承擔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保護的責任,這也是反腐成敗的關鍵。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不但要遵紀守法,更要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來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在法律實施的過程中應當真正做到公開、公正、公平,確實保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 “應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并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麻國安說,“要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健全法人治理結構,規范企業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利和責任,建立決策、監督和管理相對獨立的制衡機制,推動家族制企業向現代公司制企業發展。” 麻國安說,“可以鼓勵引進戰略投資者,進一步改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原有的投資結構,使其投資主體多元化,從根本上遏制家族因利益糾紛而發生大的腐敗問題。”□《瞭望》新聞周刊 李松 |
上一篇:“混蛋官員”到底是如何煉成的
下一篇:地級市十三個副秘書長的憂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