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五年,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著力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加快推動重點產業從規模優勢向技術優勢轉變。服務業呈現跨越發展新態勢,增加值達到2630億元,年均增長15.6%。引進金融機構64家,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5%。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3.6億噸、1200萬標箱,空港旅客吞吐量突破1100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和接待國內外游客分別超過580億元、4500萬人次,嶗山景區進入國家5A級旅游景區行列。大型商業設施面積達到380萬平方米,是2005年的1.5倍。成為國家首批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制造業呈現“7+5”發展新格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6000家,制定了高端產業發展意見,培育了家電電子、石化化工等六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船舶海洋工程等七大重點產業產值占工業比重超過85%。成為國家首批“兩化融合”試驗區和“三網融合”試點城市?,F代農業呈現規?;l展新特色,“四個百萬畝示范區”全面實施,糧食總產由315萬噸提高到351萬噸。 2008年下半年以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根據國家和省的部署,迅速實施了擴內需、保增長的一攬子措施,安排總投資5000億元的重點項目500個。城市地鐵、董家口港區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建立了市級機關領導干部聯系企業制度,幫助解決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的突出問題。降低中小企業準入門檻,在融資擔保、市場開拓、技術創新和員工培訓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幫助企業融資1730億元、完成出口退稅314億元、減免各種稅費100億元,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 (二)強化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實施“四個十”科技創新工程。與中科院全面加強戰略合作,引進所屬4家科研機構,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開工建設。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新增19個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創新型企業總數居計劃單列市之首。新增中國馳名商標66件,取得高速動車、液晶模組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主導或參與制訂、修訂國際標準9項。成為全國首個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知識產權示范城市。五年獲得國家科技獎勵48項,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比“十五”時期翻了一番。實施“222引才工程”和“300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引進各類人才16萬人。 推進“十大節能工程”和“碧海藍天工程”。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2%,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削減26.9%、18%。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出臺《青島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定》,啟動環灣流域治理工程,市區河道截污主干管網基本貫通,李村河、海泊河等整治效果明顯,膠州灣生態濕地保護得到加強,近岸海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87.5%,提高14.5個百分點。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達到節能標準。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330天以上。全市森林覆蓋率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提高5.2個、4.8個百分點,成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成功申辦201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各項籌備工作全面展開。 |
上一篇:網友牽掛多 民生最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