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更多網上媒體 新聞中心> 國內國際 > 正文

女記者辭百萬年薪支教麻風村 被疑動機不純(圖)

1
青島新聞網 2011-02-28 15:08:42 京華時報      新聞報料

    ■人物 張平宜 女,生于臺灣云林縣,原臺灣《中國時報》資深記者,現任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執行長。 11年來,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張平宜將一個供麻風村子女上學的教學點,一點點地建成為完善正規的學校,2005年至今已培養百余畢業生。插圖/李明輝

    京華時報:通過哪些途徑籌錢?資金使用公開嗎?

    張平宜:所有能想的辦法、能走的路我都去試,像義賣蠟燭、參加夢想計劃比賽、攝影大賽、出書、講演等。

    2000年我已基本從報社離職,但仍做特約記者。后來覺得需要一心一意做這個事,2003年辭職,成立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聚集起一批長期捐助的愛心人士。特別要感謝臺灣一個做私立幼兒園的教育機構,幾年來捐助總計300多萬(人民幣),還有幾個企業家,是同甘共苦的好友,被我“陷害”多年。

    十年里我們陸續投入近千萬做麻風村的教育和建設,其中花費數百萬做引水工程、征地建校,另外每年運作和管理學校的費用在25萬左右。我們在臺灣是正式注冊成立的協會,資金使用當然且必須公開,每年有對外報告,這也是對捐助者負責。

    京華時報:修建學校的過程中曾面臨哪些困難?

    張平宜:與政府官員溝通,改變傳統觀念,這些都很難。在臺灣募款時,我常會被問“為什么要拿臺灣人的錢去幫助大陸人?”而在大陸又總被認為動機不純,揭當地“家丑”。我告訴他們,救助不分地域,我看到的是人,幫助的也是人。

    為建校舍,我去找過很多遍當地政府,幾乎沒有官員愿意坐下來聽我講5分鐘。有時我帶著滿腔熱忱過去,他們卻在打麻將,我坐在旁邊等待,如此反復幾次,又氣又失望,發誓再也不去,但為了孩子,還是忍不住一再去求他們,因為他們的決定關乎學校的未來。

    一次次要水、要電、要地、要老師,要這些東西占盡我這10年的生活,有時真覺得力氣用盡,走不下去了,我就把自己封閉在麻風村里,只要和孩子們在一起,就很開心,所有難過和折磨都能過去。這個過程很苦,但值得。

    讀書是種天分,并非人人適合,但每個人都應享受義務教育,具備基礎素養,這9年里學到的東西,可以讓孩子的后30年過得更有尊嚴。


相關閱讀

上一篇:地產商斥資百萬為父建活人墓 違建被拆除(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宁县| 孝义市| 萝北县| 高密市| 筠连县| 左权县| 巴彦县| 柘荣县| 巫溪县| 白朗县| 新河县| 集安市| 博乐市| 巴彦淖尔市| 盐池县| 新竹市| 阿图什市| 阿城市| 岗巴县| 财经| 庄浪县| 林州市| 岳阳县| 新化县| 高密市| 陇西县| 嵩明县| 钟山县| 北海市| 田东县| 新闻| 永兴县| 翁源县| 陈巴尔虎旗| 克拉玛依市| 民丰县| 合江县| 广丰县| 张家口市| 琼中| 古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