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企 “奶皮子”好吃但不好消化 鮮奶吧的鮮牛奶,與乳品企業的鮮牛奶在加工過程中有何不同?近日,在光明乳業開開加工廠,通過實地采訪巴氏鮮牛奶的生產過程,記者與鮮奶吧的牛奶進行了對比。 與摩托車托著密封罐運輸不同,這里擠下來的奶并不是直接裝車,而是先要進行冷卻,目的在于抑制微生物的繁衍,延長牛奶的抗菌性。冷卻好的鮮奶(又稱原奶或生奶)通過管道直接裝入保鮮車上的保鮮灌中,全程全封閉運輸到工廠,鮮奶與出養殖場的溫差不能超過1攝氏度。 而在殺菌上,乳品企業則比鮮奶吧要復雜得多。記者看到,偌大的車間內除了大罐子,就是密集的管道。“從注入原奶到成品灌裝,整個生產過程看不到一滴奶,所有的生產工序都由管道連接,在管道和罐子里面完成,不會與人發生任何接觸。”開開加工廠品控部經理胡海霞告訴記者,原奶要先進行過濾、凈化,然后是均質、殺菌,均質則主要是打碎牛奶中的脂肪球,“牛奶上面的那層‘奶油’也就是俗稱的‘奶皮子’,這層奶實際上就是牛奶中的脂肪球堆積,它雖然好吃,但不易吸收,吃多了對身體并不好,均質這個環節就是把脂肪球打碎,把這些營養物質均衡溶進牛奶中。”站在一個方形的機器前,胡海霞告訴記者:“這是巴氏殺菌機,原奶經過管道時會經過這個殺菌機,殺菌機的高溫蒸汽對鮮奶進行殺菌,蒸汽的溫度是85攝氏度左右,停留15秒鐘。” 算賬 一斤牛奶賣10元至少賺2元 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島城鮮奶吧就發展到了遍地開花的程度。“鮮奶吧能夠迅速鋪開,主要是這個新興行業進入門檻低,利潤高,吸引了一大批創業者。”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同樣的原奶,到了鮮奶吧加工成鮮牛奶,一斤賣到了10元錢,而乳品企業生產的一斤牛奶的市場零售雖然也能達到這個價,但成本卻要比前者高得多。 據了解,目前島城鮮奶的最高售價大概是每斤13元多。除掉房租、人工和運輸等成本,鮮奶吧一斤鮮奶仍有至少兩元的利潤,以鮮奶吧日加工鮮奶1000斤來算,每天可以獲利兩三千元。 “現在一袋牛奶能有一兩毛錢的利潤就算不錯了。”一家本地乳品生產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受三聚氰胺、黃曲霉素等一系列事件影響,牛奶消費市場一直動蕩不安。相比鮮奶吧,乳品企業不但要承擔更高的經營成本,還需承擔來自方方面面的市場風險。以檢驗設備為例,各家乳品企業都有不小的投入。“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國家要求乳品生產企業重新換發生產許可證,提高了生產、檢驗的門檻,僅僅是增加這些檢驗設備,我們就花了將近300萬元。”胡海霞說。而新希望琴牌乳業表示,他們檢驗設備的投入同樣達到了200多萬元。 面對鮮奶吧的快速發展,乳品企業顯然已經難以“淡定”。最近一段時間,光明開開加工廠推出了定位高端的鮮牛奶“優倍 ”、新希望琴牌推出了同樣定位高端的“24小時牛奶”,這兩款牛奶折合每斤的售價都在10元左右,和鮮奶吧展開了肉搏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