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8個工作都是裝卸工
根據王先生的介紹,記者撥通了第一個電話號碼。接電話的劉經理告訴記者,他們是一家裝卸隊,屬于重體力活,一天要搬三四十噸的貨物,非常辛苦。聽說記者是“學生身份”,立馬表示已經有不少中介公司介紹過學生,不過一兩天就因為體力不支離開了。記者隨后又撥打了第二個號碼,一位姓趙的經理稱,他們要招的也是裝卸工。接下來的第三個電話,對方一上來就表示自己這是裝
記者繼續等待食品廠“于經理”的回信,一邊給中介公司的王先生打電話要求對方介紹新工作,然而每次對方都稱繼續幫記者尋找合適的活,會把工作單位的信息通過短信發至記者手機,可每次掛斷電話后就再沒有短信發來。
昨天上午,記者再次來到位于城陽北站附近的百能人力資源中介所,當記者提出至今沒有工作時,王先生再次從一個小本子上撕下一張小紙條,在上面寫了5個電話號碼,記者一一撥通了這5個電話號碼,然而對方的回答全部是“裝卸隊”。
與此同時,記者撥打電話聯系“于經理”,表示健康證已辦好,但對方仍然推脫說自己人在外地,招工的事情等他回到青島再說,記者詢問他何時回青,他表示“不知道”。
職介王先生“不干了”
昨天下午,在城陽區勞動部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記者再次來到了百能人力資源中介所。“不就是沒找到工作嘛,那再給你介紹一個不就得了。”起初,自稱中介所負責人的賀先生態度十分強硬,并表示先前給記者找工作、上午還坐在中介公司內的王先生下午已經離開公司“不干了”,因此他們也不知道王先生到底是如何聯系和推介的用人單位,隨后便一再埋怨是記者干不了他們幫忙介紹的工作。
然而,當記者提出他們介紹工作是否有委托協議、收取中介費是否有發票或收據、對招工企業的資質是否了解時,賀先生的聲調逐漸低了下來。
對記者的質疑,賀先生解釋,中介協議他們公司的確沒有,中介費收據是剛好用光了,日后再補。隨后,在記者的要求下,賀先生拿出一個所謂的公司信息登記冊,稱他們沒有時間一一核對用人單位的資質,平時只要用人單位在小本子上留下聯系人和電話就行,而用人單位的具體位置,他們也無從知曉。隨后,賀先生答復記者多名大學生都被安排到裝卸隊干搬運工的疑問時,則給出了“也許剛好其他職位已經飽和,只剩下這類工作還在招人”的解釋,但賀先生隨后又表示,他們手里的工廠很多,各種非搬運工的職業都有。
由于百能人力資源中介所存在諸多違規現象,城陽區勞動部門工作人員當即向他們提出了整改意見。
汽車北站周邊中介“劣跡斑斑”
昨天下午,記者通過網絡檢索,發現城陽汽車北站周邊的中介曾被本市多家媒體曝光,多名網友也在網上發帖,講述自己在汽車北站周邊中介受騙的經歷。
●2012年2月,來自臨沂的王某和兩名朋友在位于城陽區汽車北站的“就業安置信息中心”的職介所找工作,職介所收取了3人體檢費、信息費等共1500多元沒有安排任何工作。
●2011年7月,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學院的小劉等30多名同學在汽車北站附近的一家中介公司找工作,每人交了信息費、服裝費、體檢費等230元后,被帶到城陽一家工業園的一處集體宿舍,接連兩天沒有接到通知,再次返回找中介時,中介矢口否認見過小劉等人。
●2012年7月,青島科技大學生小江和同學在城陽汽車北站旁的中介找了份物流的工作,每人繳納了50塊錢后,中介讓他們去中韓找一位宋經理,被要求去社區醫院體檢,而這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本不具備健康證辦理資質。
●2009年11月23日,生活在線記者報道,城陽黑中介交錢后沒收據,求職者找不到工作遭遇維權難。
●2011年5月18日,署名王剛的網友在本市一家網站論壇上發帖,稱在城陽汽車北站遇到黑中介,對方索要保險費,并打著本市知名企業名稱招工,結果被騙總共300多元。
●2011年4月19日,市人社局發布消息,曝光一批違法從事中介活動的“黑戶”,其中就包括位于城陽汽車北站周圍的兩家中介。
●2009年6月17日,本市一家媒體報道,臨沂23歲小伙剛從汽車北站下車,被貼在候車亭上的招聘廣告吸引,一家中介收取他300元上崗“培訓費”、300元“工作服錢”、200元辦理“工資卡”的費用后,在他只剩下了20元錢的時候給他介紹了一家根本不招人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