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面上魚翅九成是人造 專家稱營養不如粉條
淀粉絲、魚皮、明膠,餐桌上的魚翅造假幾可亂真,使用致癌雙氧水漂出毒魚翅的新聞,刺痛了人們的眼球;同時,以姚明拒食魚翅公益廣告為代表的民間環保行動,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關注和認同,公務接待禁上魚翅指日可待。連日來,記者對島城魚翅市場探訪調查發現,目前島城市面上的魚翅九成是人工合成的翅絲,僅有一成是真正的鯊魚魚翅。由于目前的海洋生態環境問題,鯊魚的
■市場探訪■
青島人不認魚翅
被割掉魚翅的鯊魚慢慢地沉入海底,在下降的過程中鮮血染紅了海水,而沉在海底的鯊魚仍在掙扎、奄奄一息……在雅克·貝漢的紀錄片《海洋》中,那殘忍殺戮的一幕讓無數觀眾產生了 “今后再也不吃魚翅”的念頭。“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姚明拍攝的這條拒絕食用魚翅、保護鯊魚的公益廣告一出,魚翅又成了人人喊打的 “過街老鼠”。連日來,記者對島城魚翅市場進行了調查。“青島人不認魚翅,就像許多南方人不認海參一樣,別看我整天賣魚翅,可從來沒吃過,也不知道是個什么味。”在大鮑島干海貨城里經營海產品的陳老板笑著對記者說,魚翅那么貴,普通百姓哪能消費得起,還不如吃烤肉、喝啤酒實在。
魚翅生意越來越難做
在市場三路上一家經營了20多年的海產品店內,記者看到,用塑料袋裝的魚翅被放在不顯眼的位置,袋子表面有一層灰。“魚翅現在都賣不動,這些都是以前的,擺在柜臺上一年多沒動了,一直沒再進新貨。”店主說,他們的商品主要還是以青島本地產的海參、鮑魚等海產品為主,魚翅只是捎帶著賣點。“魚翅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才興起來的,主要在廣州、福建等南方市場消費,北方人不太認,后來,有開飯店的來店里找魚翅,我們才開始到南方進貨,時間長了,在青島居住、生活的南方人多了,魚翅生意也慢慢做起來。”該店店主說,隨著近兩年的公益宣傳以及人造翅絲的泛濫,消費魚翅的人群也少了,生意也越來越難做,他們已經準備改行做其它海珍品生意了。
兩個月只做了一桌魚翅
記者在位于開發區的藍海金港大酒店內看到,在酒店的高檔菜品區內,以“鮑”、“參”、“翅”為主打菜品。瑤柱桂花炒翅598元/位、魚翅佛跳墻258元/位、鮑參翅杜羮78元/位、海參翅杜羮168元/位……各種魚翅類個吃多達七八種,價格也相差比較懸殊。
“現在到飯店點魚翅的客人越來越少了,酒店也不會主動為客人推薦魚翅了。”該酒店廚師長宗成濤說,最近兩個月,只有一桌客人點了368元/位的魚翅,還是因為請國外的客戶吃飯,對方點名要求吃魚翅。“我們已經不推魚翅類的菜品了,也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進新貨了,準備慢慢地將魚翅撤下餐桌。”宗成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