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正式發布以來,繼此前一天首次出現輕度污染天后,昨日島城又有四個監測站點出現了輕度污染。不少市民提出疑問:為何有時市南前海和四方、李滄等內陸的PM2.5濃度相同?是否有人為操控因素?昨日,市環保局專家解釋,島城已發現了兩條污染物擴散通道,市南監測站恰巧在通道上。
現象
PM2.5濃度逐日變差
從10月1日,市環保局公布的數據是近半區域達到一級優,13個點位全部達
疑問
市南和四方濃度相同?
環保局昨日發布的數據中,超標的四個點位中,李滄北部、李滄南部、城陽北部三個點位的污染指數都是107,黃島北部為109,數值最高。
此外,市南東部點位的污染指數為96,四方區點位所監測到的污染指數也是96,市南前海一線的污染指數,甚至比市北(87)、城陽南部(73)和嶗山(90)還要高。“前海一線的監測站點,靠近海邊怎么會比內陸的污染還高呢?”市民黃先生在觀察了四天的監測數據后發現,10月2日當天市南前海一線的污染指數,甚至還高于李滄區。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買海景房不就是為了欣賞好景色呼吸好空氣嗎,為什么監測的情況反而和內陸的四方一樣,甚至比市北還要高? ”黃先生不解地表示,市南PM2.5濃度高于市北,是否意味著當地比市北污染更嚴重?
釋疑
浮山南有兩條擴散通道
“市南監測濃度和四方相同,主要和監測站所處的位置有關系。”針對市民關心的市南PM2.5為何差于市北、城陽等地的問題,劉世鵬解釋稱,市南東部監測站臨近馬路,加上又是個上坡,車輛經過時耗油量較大,因此監測濃度肯定會升上去。此外更重要的是,該監測點所在的區域,恰巧是島城污染物擴散的一個通道。“這個點我們已經設立了十幾年,研究結果表明它正好在島城污染物擴散兩個通道中的一個上。”劉世鵬說,受浮山阻擋作用,吹北風時島城上空的污染物擴散,主要從香港中路和銀川東路兩個通道擴散。位于香港中路上的市南東部監測站和位于銀川東路的嶗山中部監測站正處于兩個通道上,因此吹北風時PM2.5濃度值都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