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日照莒縣,群眾在醫院合作醫療報銷窗口前辦理即時報銷手續
6月起,山東全省縣及以下醫療機構開始推行“先診療后付費”服務模式。記者近日趕赴山東臨沂、日照縣區調研發現,在全民醫保體系下,縣及以下基層醫療機構實行該模式并不難。
沒錢能住院 不用交押金
“以前報銷少,住院平均每天報銷后也要花100多元,現在報銷多了,起付線100元,其余報90%。”
在臨沂市費縣探沂鎮中心衛生院二樓內科病房,記者和沈家村農民高飛攀談起來。高飛因為患肺氣腫,在中心衛生院住了一個星期,總共才花了不到100元。他告訴記者:“村里的人都愿意在衛生院看病。沒錢也能住院,不用再交押金。而且住了半個月還不如以前一天花的錢多。”
探沂鎮中心衛生院院長豐佩田介紹,從去年11月1日開始,該衛生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模式,患者住院時只需要提供新農合證、身份證復印件,簽訂“先診療后付費”協議書,就可以住院。
臨沂市衛生局局長呂富說,截至目前,山東臨沂市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6所縣區級醫療機構開展了先診療后付費服務模式,受益群眾達33.1萬人次,醫療機構累計墊付資金達2.5億元。全市農民參保率達到99.97%,報銷比例提高,小病回流基層,衛生院門診量增加了約40%。
隔了一天,在日照市莒縣長嶺衛生院病房,記者見到了77歲的荊培英。記者和她聊天的時候,已住院10多天的荊培英滿臉笑容,一旁照顧她的外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報銷少,住院平均每天報銷后也要花100多元,現在報銷多了,起付線100元,其余報90%。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后,常吃的頭孢哌酮由原來的28元降到2元多。”
莒縣衛生局局長賈紹友認為,對患者來說,這是一種支付方式的變革,以前患者要先湊一筆錢,最后才能去報銷。這種方式方便患者,也是醫療行為公益性的體現。
逃費有懲罰 可能被起訴
“新農合卡成為信用憑證,加上信息系統的管理手段,使該付費方式的變革在基層實行比較容易。”
“先診療后付費”考驗的是患者的信用,要是患者逃走了怎么辦?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實行該模式的地方,沒有一個患者逃費。
豐佩田給記者提供了一份材料,探沂鎮全鎮5萬多農民都參加了新農合,住院起付線低,只有150元,其余政策范圍內報銷95%,個人自付費用較少。1—6月,報銷千元以上的707人,萬元以上的僅有5人。
同樣,費縣、莒縣因為參合率近100%,報銷得多,花費的錢少,基本上沒有拖欠費用的。此外,兩個地方都推行了信息化建設,建立了縣域內的衛生信息化系統,實行即時結算。
費縣實現了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與衛生管理部門之間聯網,為農民免費辦理二維碼電子新農合證,并采集照片建立臉譜識別系統,實現了新農合報銷、健康檔案、就醫信息“一卡通”。
莒縣建立了集醫院管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藥品管理、新農合、財務管理、鄉村衛生一體化、衛生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考核于一體的衛生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網絡延伸至村衛生室。
“先看病后交錢,挑戰個人誠信問題。然而,在全民醫保和報銷比例提高,個人花費減少的情況下,新農合卡成為信用憑證,加上信息系統的管理手段,使該付費方式的變革在基層實行比較容易。”呂富說。
在長嶺衛生院門口的墻上,清楚標明“先治病、后付費”的實施對象、內容,對逃費患者也有懲罰辦法。如果患者出院時一次性結清費用有困難,可以分期付款。如果到期未能付清,下次住院不能享受該優惠政策,醫療機構還可以到法院起訴。
“小病不大看” 資金強管理
“機構垂直、人員專職、定期輪崗、異地任職”強化新農合資金管理
記者在多家衛生院采訪發現,這些衛生院住院的人都比較多。探沂中心衛生院床位使用率達到99.1%,同比上升119%。上冶衛生院床位使用率達到88.69%。長嶺衛生院一位醫生告訴記者,如今入院人次比以前多了很多,尤其是冬天的時候,比以往增加近一倍。
先看病后交錢的服務模式改變,加上藥價下降、報銷比例上升,衛生院就診人次增多,會不會給新農合資金的管理帶來風險?呂富介紹,臨沂強化了新農合內部管理,在國內首創了“機構垂直、人員專職、定期輪崗、異地任職”的管理模式。采取了縣區合管辦向鄉鎮新農合經辦機構派駐審核員及經辦機構主任的做法,實現了新農合管理經辦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相分離。在外部監管上,強化了醫保基金的監管。“這種垂直管理模式,讓經辦管理人員一年調換一個鄉鎮工作,加上信息系統的實時監控,對資金管理更加有力。”
費縣衛生局局長金巖認為,新農合垂直管理,以及對醫生的績效管理,新農合總額預付制度,藥品的控制制度,四個措施杜絕了很多“小病大看”的可能。“以前輸液的非常多,現在老百姓要求輸液,醫生不愿意用,輸液人次減少了60%多。”
蹲點感言
讓基層醫療回歸公益
鄉鎮衛生院面向基層群眾,面對的是常見病、多發病,即大家說的小病。小病花的錢不多,但是改革之前卻和大醫院一樣,看病要先帶上一堆現金。患者住院期間還心驚膽戰,就怕錢不夠。如今,不用帶錢也能住院,農民敢看病也看得起病了。先看病后付費,從表面上看,僅僅是就醫流程的一個細節改變,卻大大方便了老百姓。基本醫療服務回歸公益屬性,也從一定程度上倒逼醫生改變診療行為,不用再“看錢看病”。
如今在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幾乎覆蓋所有基層的條件下,我國政府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上都可以實行先看病后交錢。在基層醫療正在逐步回歸公益性的大背景下,該流程的改變,將讓基層百姓尤其是農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醫改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