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城市規劃出爐
昨日,《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在市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獲得表決通過。新《規劃》既堅持主城空間結構及發展方向的歷史連續性,又全面承接藍色經濟發展國家戰略,在城市性質與職能、城市規模以及城市規劃區范圍、綜合交通規劃等方面實現了優化提升。
——城市性質與職能:打造國家海洋科技城
對青島市城市性質進行全面提升,最終表述為“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國際性的港口與濱海旅游度假城市,藍色經濟領軍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城市職能上,新增“海洋文化交流與經濟合作平臺”、“國家藍色經濟示范區、國家海洋科技城”,體現了新時期國家海洋戰略的要求。
——城市規模:新增加5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
結合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三城聯動”的戰略部署,統籌安排東岸、北岸、西岸三大城市用地指標,確保重點戰略地區(紅島經濟區、中德生態園、世園生態都市新區)發展用地的落實,將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由540平方公里增加至590平方公里。將青島中心城區周邊緊密聯系的三市全域(即墨、膠州、膠南)以及大沽河地下水源保護區和青島新機場規劃控制區納入城市規劃區范圍,對6800平方公里的規劃區用地實行嚴格的保護和統一的規劃控制與管理。
——市域空間布局結構:10個組團、13個重點鎮、45個一般鎮
以圍繞膠州灣的大青島都市區核心區(三城)為起點,以骨干復合交通廊道為依托,沿“一軸三帶”向縱深拓展,帶動10個市域外圍組團、13個重點中心鎮和45個一般鎮梯次發展,形成以“一軸、三帶”為框架的組團式、多中心、海灣型城市群格局。
——海洋生態環境建設:劃定三個獨立的生態功能區
將大沽河入海口區域確定為中心城區的“中央濕地保護區”,依法進行保護,有效保護膠州灣灣底生態脆弱區的生態環境。
劃定了嶗山風景名勝區、小珠山風景名勝區、中央濕地保護區三個獨立的生態功能區,明確了嶗山風景名勝區的界限,提出生態管制措施、農村居民點發展指引,結合城鎮引導景區內居民外遷。
——民生事業建設:人均文化娛樂設施規劃1.18平方米
在科學合理推進舊區更新改造方面,協調城市更新和城市新區建設,實現城市人口均衡分布;制定老城區改造人口密度的上線指標,對人口密度過大的地段進行適度疏解。
在促進科教文衛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方面,規劃公共設施用地103平方公里,人均19平方米,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7.4%。文化娛樂設施用地比例為1.1%,人均文化娛樂設施規劃用地為1.18平方米;教育科研設施用地28.32平方公里,用地比例為4.8%,人均指標為5.1平方米;醫療衛生設施用地比例為1.0%,人均醫療衛生設施規劃用地為1.1平方米;體育設施用地348公頃,人均用地指標為0.63平方米,均符合規范標準。 (記者 楊曉星)
紅島經濟區初定部分基礎設施選址
昨日下午,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在做客青島政務網“在線問政”時透露,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北岸城區做高做新,打造科技、人文、生態新區,承擔與疏解部分老城區城市功能的要求,市規劃局在紅島經濟區及周邊區域規劃編制過程中,預留了市級文化中心、奧體中心及醫療中心。
據這位負責人透露,文化中心項目初步確定選址于紅島組團,奧體中心初步確定選址于河套組團,醫療中心初步確定選址于上馬組團。根據青島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紅島經濟區及周邊區共設有5條軌道線網,其中3條為軌道快線。地鐵M8號線:連接火車北站與新機場,在北岸城區經岙東路—上馬中心向西至膠州。M1號線:北岸城區環線,經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研發中心、醫療中心、奧體中心及CBD商務中心區。R2號線:連接城陽中心、北岸城區中心以及黃島。R7號線:連接即墨鰲山衛與北岸城區。R8號線:沿膠州灣連接青島火車站與北岸城區中心區。(記者 崔武)
上一篇:青島公積金使用率高達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