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青島天氣 | 百寶箱
新聞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半島網聞 > 正文

青島遠洋漁業歷經十年輝煌 一朝遭遇滑鐵盧(圖)

來源:青島日報-- 2012-12-07 06:41:44 字號:TT

    遭遇轉型之困

    然而好光景只持續了十幾年,隨著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近海資源大幅度衰退和漁業企業轉型失敗,青島遠洋事業開始逐步走上了下坡路。

    1995年之后,青島近海資源的衰退速度之快,是當時很多從業人員都始料未及的。由于近海捕撈一直都是青島漁業公司的經濟支柱,當支柱漸成崩壞之勢時,必然也就波及到了遠洋漁業。

    “90年代前期,青島的漁場還很多,當時實行的是漁輪大承包制,多勞多得,所以大伙的積極性高、干勁足。”郭加利告訴記者,當時漁業公司每天的捕撈量都在一二百噸,也就是短短的五六年時間,青島近海資源已不能滿足公司的高速發展,而當時的遠洋捕撈還屬于輔助產業,規模并不是很大。公司從近海到遠洋,所能擁有轉型時間被急劇縮短,而這個“彎”又不得不拐。

    在此大背景下,作為大型國企,包袱沉重的青島海洋漁業公司后續資金投入沒跟上、多元化經營不善等因素也在慢慢發酵,導致“小舢板”重組為“巨輪”的遠洋夢想漸行漸遠。

    首先是青島遠洋船隊后續建設嚴重滯后。“直到90年代中后期青島近遠海資源嚴重衰減時,公司還一直在依托黃海造船廠制造8101、8154、8161等老型號漁船,最多時達到了120艘。”

    “青島海豐船運公司”是青島海洋漁業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現任副經理的王合森,曾經是船只保養與維護的骨干人員,提起當時青島遠洋漁業的轉型之困,他打開了話匣子,“當時發展遠洋漁業已迫在眉睫,這些老型號船因為不具備遠洋捕撈的能力而相繼被賣掉,其中不少還是新船。”王合森表示,遠洋捕撈投入巨大,企業后續資金跟不上,無法添置設備先進的大型捕撈漁船,90年代初期購置的四艘二手舊船一直在遠洋捕撈中唱“主角”。

    這些舊船在隨后的長距離遠洋作業中疲態盡顯。1998年,在秘魯漁場的一次捕撈經歷讓船長郭加利終生難忘,“30多臺釣機,基本不空鉤,一竿下去就能釣起三只大魷魚,一條大魷魚就有上百斤。”但郭加利絲毫沒有感到“收獲的喜悅”,設備嚴重老化,船上三臺冷凍機壞了兩臺,幾十噸的魷魚只能晾在甲板上,這讓郭加利非常痛心,“遠洋漁場資源多得是,如果船上加工能力好的話,出海捕撈5、6千噸都沒問題。遠洋捕撈量上不去,全是設備拖的后腿。”

    其次是漁業公司經營舉步維艱,嚴重制約了遠洋漁業發展。90年代青島遠洋漁業所帶來的豐沛漁產,也并沒有很好地轉化為較高的經濟效益。“就在當時亟須提高遠洋海產品加工水平的關鍵時期,漁業公司卻將資金投入到把魚雜加工成魚粉的機器上。”王合森說,魚粉這種附加值較低的產品大多用于動物飼料,而且是依賴于當時已經衰竭的近遠海漁業資源,所以不久后,投入幾百萬的機器不得不廉價處理掉了。

    此外,薪資待遇低所帶來的人員流失,也是青島遠洋事業停滯不前的一個重要原因。“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很難想象遠洋捕撈的辛苦,每天都要在船上干到深夜,長期靠不了岸吃不到新鮮蔬菜,喝的是淡化水,船員們牙齦出血、頭發直掉。而頻頻發生的設備故障,更是大大加重了工作量。”一位從遠洋捕撈轉行的親歷者告訴記者,青島遠洋漁業從業人員的收入相對較低,上海一些遠洋公司給船長開出了四十萬元的年薪,而青島的遠洋企業還是“榮譽大于物質獎勵”的老辦法,這就讓一些經驗豐富的遠洋人才或轉行,或遠走他方。

    資金、設備、人員,各方面都跟不上,青島遠洋事業步履遲緩,很快被后起的沿海城市趕超。進入2000年后,青島海洋漁業公司再也沒有船只進行過遠洋捕撈,以前經營其相關產業如漁具生產、海產品加工等業務的廠房大部分已向外轉租。公司職工從當年最多時的12000多人,銳減到現在的400人左右。

    那個曾經承載了青島遠洋夢想的佼佼者,就這樣黯然謝幕了,留下的是難忘的帆影、激情的歲月和無盡的嘆息。(記者 鄒吉宏 梁辰)

分享到:
-

-

相關閱讀青島新聞

我要評論 提取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島新聞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阳县| 江达县| 枣阳市| 鄂温| 东莞市| 始兴县| 晋州市| 沙坪坝区| 屏东县| 阳城县| 甘洛县| 黎川县| 衡阳市| 石林| 齐河县| 金华市| 普洱| 日喀则市| 阿瓦提县| 南昌市| 安龙县| 遂溪县| 建昌县| 朔州市| 苍溪县| 伊通| 保山市| 安平县| 安吉县| 望奎县| 翁源县| 荣昌县| 屏南县| 原阳县| 西平县| 勃利县| 油尖旺区| 揭东县| 大余县| 呼图壁县|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