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山灣,作為我市最北部的一個海灣,在強冷空氣的作用下,今年出現了 “冰封期”,波浪形的冰層將淺灘覆蓋,綿延兩三海里,用于給海參養殖戶供水的水管被凍成了“冰棍”,無法從海里往海參池內抽水。但淺灘的結冰并沒有給養殖戶帶來損失,記者采訪了解到,在“冰封期”到來前,養殖戶們都已經提前將海參等養殖池灌滿了海水,增加水深,等寒流到來時,躺在深水中的海參鮑魚等便可以安心地冬眠,不用擔心一夜之間被凍成“冰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小麥島監測站了解到,鰲山灣比膠州灣稍微偏北一些,兩個海域的氣溫差在1℃左右,鰲山灣海域的氣溫相對偏低,按說鰲山灣應該容易結冰,但海水結冰除了受氣溫的影響外,還受水面深淺、海水鹽分大小等因素的影響。相比之下,鰲山灣的海水要比膠州灣的深,所以雖然鰲山灣海域的溫度相對于我市的其他海灣較低,但卻不容易結冰。
昨天,記者沿著濱海公路一直朝北走,來到淺灘上,記者發現淺灘上面覆蓋著的全是海冰,一塊塊的“冰疙瘩”分布在一起,給人“波浪”的錯覺。冰層覆蓋了整個淺灘,向大海方向延伸出兩三海里,面積約有四五萬平方米。冰層厚度不一,根據水深不同,冰層的厚度從1厘米至80厘米不等。
“早在去年12月初就已經把池子灌滿水了,現在池子的水深差不多有5米,即便是結冰也沒事,因為海參都在池子最底層,天再冷,它也不至于結5米厚的冰吧? ”養殖戶遲先生笑著對記者說,由于往年吃了海水結冰的虧,他長了記性,今年海冰到來前他已經做好了應對準備。
記者從即墨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他們正在做海水冰情的防護和監測工作,當冰情可能出現時,他們會提醒養殖戶加強保護工作,特別是一些育苗基地,讓他們及早采取措施做好保溫防凍。因此,今年鰲山灣的海水冰情并不會“冰凍”養殖。(記者 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