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或為航母之家
解讀1:有三艘以上航母是基本規律
中國前駐俄羅斯陸海空軍少將武官、中國中俄關系史研究會副會長王海運稱,中國需要建造三到五個航母戰斗群,來支持中國的海上戰略。而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航母專家李杰也反復強調,如果中國將來要發展自己的航母,數量至少要在三艘或者三艘以上,才能夠有效保衛我們國家的海洋利益。他解釋說,一個國家一般要有三艘航母是一個基本規律。其中一艘能夠常年在海上執行作戰任務或者活動,而另外兩艘其中一艘是在船塢里頭進行大修、檢修、保養等,一艘是在海上訓練。
解讀2:艦載機彈射技術必須要攻克
對比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已經使用新型核反應堆、電磁彈射器和第四代隱身艦載戰斗機等先進技術的美國福特級航母,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艦載機彈射技術只有美國有,其他國家這方面技術都沒過關。它等于是在艦上安裝一把巨大的彈弓,通過安裝在艦上飛行甲板槽內的滑塊,帶動飛機加速前飛升空。這將是大型航母要解決的很重要一個課題,未來要造大型航母就必須攻克這個難關。
未來1:艦載機訓練涉及掛彈起飛航空母艦將編隊執行任務
“艦載機訓練將依舊是訓練的關鍵。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杰告訴記者。去年“遼寧號”成功完成了艦載戰斗機的起降試飛,李杰認為,艦載機完成起降試驗,還是比較初級的任務。在完成起降訓練的基礎上,艦載機飛行員還要完成相當多的試驗和訓練科目。下一步艦載機訓練將涉及掛彈起飛、夜間起降等。與此同時,進駐母港也為未來航母編隊聯合訓練奠定了基礎。因為母港有編隊,有其他類型的艦艇,可以開展編隊組合訓練的一些科目。航空母艦一般是以戰斗群為單位執行任務的。以航母為核心的海上編隊,集海軍航空兵、水面艦艇和潛艇于一體,是將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戰力量高度聯合的海上立體戰斗群。
與此同時,已成功完成航母改建的大連造船廠接下來是否會承接新的任務值得關注。 《解放軍報》曾報道,首艘航母的改裝,最核心的作用是為中國航空母艦的科研和訓練提供基本的依托和支點,學習怎么造,練習怎么用。 “學習怎么造”是很關鍵的一點,已經掌握改建技術的大連造船廠會不會承擔我國國產航母的建造任務、大連港口會不會再度成為吸引世界的熱點值得期待。
未來2:形成戰斗力還需數個階段編隊3至7年方磨合成熟
航母要形成戰斗力,還要經過幾個階段。航母就是一個活動的海上機場,海上機場的多類勤務人員必須熟練掌握自己的工作、各項技能。而航母真正要有戰斗力,必須與航空兵配合,沒有飛機,航母就沒有意義。
將來要形成的是航母與整個戰斗群的整體作戰能力,圍繞著航母展開的艦艇編隊,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有幾艘驅逐艦,幾艘護衛艦,幾艘潛艇,多少架戰斗機、直升機、預警機、偵察機、電子干擾機等。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杰表示,航母試航是一直伴隨航母全壽命的過程,即使服役后還會定期返廠進行維修、保養,有的航母返廠后會在工廠里維修3-4年,換設備、加裝備之后都需要試航。訓練時未必是以一個航母編隊的形式出去,但會抓緊時間進行編組訓練,未來只要是向遠海出動,就肯定會是一個航母編隊。這還需要3—7年的時間才可能磨合出一支真正有作戰能力的航母特混戰斗群來。
主要參數
主尺寸:艦長304米、水線281米;艦寬70.5米、吃水10.5米;
飛行甲板:長300米、寬70米;
排水量:57000噸 (標準),67500噸(滿載);動力:4臺蒸汽輪機、4軸、200000馬力;
航速:29~32節;續航力:8000海里/18節,海上自持能力15天;
艦員:2100+500(航空人員)
誰將指揮中國航母戰斗群
中國航母“遼寧號”的艦長為海軍大校張崢,他曾擔任護衛艦、驅逐艦艦長。隨著中國航母艦長人選的確定,中國未來的航母打擊群可能由誰來指揮也引發關注。一名熟悉海軍情況的中國軍事專家25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美國航母的艦長軍銜一般是海軍上校,美國的艦載機聯隊長和艦長同級,航母打擊群的指揮官是準將甚至以上。中國的驅逐艦艦長軍銜是上校,驅逐艦支隊長級別是大校。航母作為大型水面艦艇,會比驅逐艦艦長級別更高,也就是大校。據此推測,未來航母戰斗群指揮官的軍銜可能是少將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