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40歲的劉女士近日出現過敏癥狀,皮膚瘙癢后誘發蕁麻疹。昨天,自認為被過敏困擾的劉女士到市第五人民醫院皮膚科,希望醫生能夠幫她檢查過敏原。經過專家檢查,劉女士是假性過敏,原來她平時很愛干凈,遇到垃圾箱或是臟東西,因為視覺刺激,導致體內肥大細胞釋放過敏物質,引起皮膚瘙癢。
隨著春天的到來,皮膚過敏的患者逐漸增多,市第五人民醫院皮膚科門診每天接診30多名過敏的患者,他們過敏的情況五花八
皮膚科主任田濤介紹,這是一例典型的假(偽)過敏病例,因為它沒有明確的過敏原參與,只是因為視覺刺激導致體內肥大細胞釋放過敏物質,而發生類似過敏的臨床表現。劉女士經過田主任心理疏導,服用抗組織胺藥物,穩定肥大細胞,同時調節免疫力,很快康復。“很多患者沒有接觸過敏原,只是激烈運動后,生氣激動,遇冷熱刺激,皮膚搔抓后,皮膚發生與真正過敏一樣的表現,起大疙瘩、紅斑、瘙癢,臨床多診斷為膽堿能型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皮膚劃痕癥等,嚴重的就像劉女士一樣,見到臟東西,就感到胸悶憋氣,全身起疙瘩、紅斑,瘙癢,發生蕁麻疹。”田濤說,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肥大細胞惹的禍,由于人們的免疫系統不平衡或敏感體質,機體受到如運動、冷熱、日光、搔抓刺激后,肥大細胞不穩定,容易脫顆粒,即釋放組織胺等過敏介質,引發過敏癥狀。(記者 王磊江)
食物也可致假過敏
田濤表示,還有一種情況,市民直接攝入一些食物,這些食物類似肥大細胞釋放的過敏介質,產生過敏現象,這些食物稱為假過敏原,也可以誘發假過敏。常見的假過敏原有含組胺食物:菠菜、茄子、西紅柿、牛肉、鳥類肉;含5-羥色胺的食物:西紅柿、香蕉、菠蘿;含乙酰膽堿食物:西紅柿、茄子、筍、花生、芋頭、山藥、松蘑、蕎麥;含神經堿食物:刀魚、鱈魚、三文魚;含三甲氧化胺食物:墨魚、魷魚、蛤蜊、蝦、蟹、鱸魚以及各種軟體動物。另外,各種食物色素、添加劑、保鮮劑、香料、抗氧化劑、保濕劑、增稠劑也是假過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