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太平山、浮山!101個項目攻堅“公園城市”
園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園。青青之島,一座“公園城市”正葳蕤生長。
2月28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2023年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介紹2023年度青島市公園城市建設重點任務。
去年,市委、市政府印發《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公園城市建設攻堅行動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一年來,共建設山頭公園60個、城市綠道163公里、口袋公園79個、林蔭廊道59條、立體綠化114處,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今年,青島將聚力攻堅,推進城市綠化品質提升,力爭完成三年攻堅任務的90%。以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質為目標,以“公園”“綠道”為統領,以綠化為民、綠化惠民為根本宗旨,2023年全市將組織實施101個公園城市建設項目,具體為287項攻堅任務。
包括新、改建濱海綠道57.8公里,建設山頭公園7個、綜合公園7個、口袋公園80個,林蔭廊道45條,立體綠化113處、荒山造林5000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2萬畝、復壯古樹150株,建設古樹公園2處。
同時,依托青島“山、海、城”自然生態基底,依據公園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布局,在2022年建設項目的基礎上,串園為帶、聚帶成網,重點推進“一帶兩園六十山,多廊多點一示范”項目建設。
其中,“一帶”即做美一條濱海綠化風光帶,“兩園”即做韻太平山、浮山兩大公園,“六十山”即做精60個山頭公園管護,“多廊”即做細45條林蔭廊道,“多點”即做實200處城市微更新,“一示范”即做強省級公園城市試點區。
1、“大珠小珠落玉盤”,城市綠意更盎然
隨著城市擴張逐漸步入存量時代,要想在有限的城市空間中不斷改善城市人居生態環境、緩解城市綠化用地不足問題,就得用繡花功夫精雕細琢城市的每一處細節。
近年來,青島通過留白增綠、拆違建綠、見縫插綠、破硬植綠等方式,不斷喚醒城市“沉睡”資源、改善綠色品質,增強人們的“綠色幸福感”。
今年,市公園城市建設指揮部將做實200處城市微更新。全面梳理、挖掘老城區空間,結合拆違治亂、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建綠與插縫建綠相結合,建設口袋公園,實施立體綠化,給百姓帶來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態福利。
深入做好老公園改造。完成海泊河公園提升,拓展城市公共空間,讓周邊市民更加便捷入園。做好膠州公園、萊西月湖公園等老公園更新,完成平度長水湖公園水系改造、現河公園整治提升,維持公園歷史風貌的前提下,提升服務功能和品質,讓老公園迸發新活力。
挖掘空間建設口袋公園。以老舊居住區為重點,在江西路、泰州路、逍遙三路、居仁路等擁擠的老舊城區挖掘灰色空間,見縫插綠建設口袋公園,為老城區市民提供休閑場所和交流空間,助力老城復興。
做好橋下空間綠化整治。對拆違、騰挪的橋下空間實施立體綠化,重點完善重慶路高架橋、膠寧高架橋下立體綠化,建設綠色空間,推進城市綠化多維擴展。
開展重點道路和區域周邊公園綠地品質提升行動。對69條道路周邊綠地進行綠化提升,因地制宜增加園林小品和植物景觀,確保綠地衛生整潔、精細美觀,擦亮城市名片。
此外,今年還將啟動合肥路北山(齊魯康體公園)、雙峰山公園、盟旺山公園、老虎山公園(城陽區范圍)等7個山頭公園建設,并對2022年完成的60處山頭公園,建立長效管護機制,提升綠化品質和服務功能。
如果說這些綠意是周邊居民家門口的“小確幸”,那么有著“城市綠心”之稱的太平山、浮山則是青島人的“心頭好”。今年,市公園城市建設指揮部在太平山、浮山環山綠道的基礎上,將結合景觀性、功能性、服務性,全面提升太平山中央公園、浮山森林公園。
完善太平山、浮山環山綠道周邊服務設施,因地制宜增設景觀小品,豐富綠化植物景觀,依托現有植物資源打造杜鵑谷、丁香谷、樺樹谷等景點,確保3月底環山綠道全面向市民開放。
進一步排查太平山、浮山綠線范圍內建筑,拆除無利用價值的建筑,除必要的管理用房外,保留建筑全部作為公益服務場所向市民開放。
進一步擴大太平山、浮山出入口,挖掘停車資源,建設停車場,讓市民更加便捷游園。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浮山停車場共有四處,分別是市南區寧德路、市北區勁松三路、嶗山區青大一路和山東頭路停車場,共計提供車位約894個。
對太平山中央公園內中山公園、植物園、動物園和櫸林公園設施逐步提升,更新櫸林公園內老舊服務設施,全面梳理太平山水系,提升防洪能力,做好園區交通引導,實現太平山中央公園“多園一體”。進一步挖掘浮山綠道周邊休閑空間,設立景觀小品,增加服務設施,建設濱湖游園、體育運動公園,完善浮山服務功能。
對太平山、浮山實施森林生態修復,通過間伐、修枝、補植、林相改造等方式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提升山林景觀效果和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對太平山、浮山實行市級集中統一管理,維護好建設成果。
2、連點成線景相連,覆蓋“最后一公里”
在城市坐標系中,一處處口袋公園、城市公園、山頭公園如同珍珠般星羅棋布地灑落其中,而蜿蜒伸展的綠道則將這些美麗風景不斷串聯起來。
今年,青島將做美一條濱海綠化風光帶。以濱海綠道建設為引領,完善服務驛站,豐富節點公園,做好綠地更新,打造一步一景的綠色景觀帶。
攻堅濱海綠道建設。全面提升棧橋海水浴場段,貫通海軍博物館段,改造東海東路段,完善西海岸藍灣綠道段,新建城陽區科技館段、膠州市大沽河段,實現濱海綠道全面品質提升。
做好節點公園建設。全面推進石老人濱海公園開工,完成棧橋公園、小青島公園、八大關景區綠地提升、唐島灣南岸公園改造、藍色硅谷濱河公園建設,提升區域服務功能。
做好城區向海一側綠地更新。推進濱海綠地精細化管護,因地制宜“減綠透海”,為市民留足沿海休憩空間,展示“藍綠交織”的和諧濱海景觀。
“主干”已日漸明顯,“分支”亦逐漸繁茂。今年,青島還將做細45條林蔭廊道。以道路、水系為載體,種植高大喬木,對具備條件的單一景觀型綠化帶適當增加“可進入”節點,通過游步道建設、休閑空間改造和行道樹補植、立體綠化、拆墻透綠等措施,提升公交站、地鐵站至居民小區的慢行綠蔭率,覆蓋“最后一公里”,貼心服務市民。
推進沿路綠道建設。對城市道路周邊綠化帶綜合提升,完善行道樹和綠道等服務設施,包括寧夏路、高雄路、銀川路、合肥路、唐山路、同安路、深圳路等重點道路。
建設河道綠廊。實施白沙河西段、金水河、西海岸新區喬家洼河、膠州市云溪河、平度市圍山河等河道整治,提升河岸綠化水平,建設沿河綠道,打造氣韻生動的濱河景觀。
3、織綠成網繪美卷,塑造城市新形態
連點成線,織線成面。如今,“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生活場景正逐步成為現實。
2022年12月,城陽區被省住建廳確定為山東省公園城市建設試點區,成為全省僅6個省級公園城市建設試點區之一。今年,全市公園城市建設將以城陽區為模板,根據公園城市建設規劃確定的布局,全面推進白沙河綜合治理、河套濱海公園、山水路公園、崇陽路公園等建設項目。
通過規劃引領,多類型公園實施,特色林蔭廊道貫通,生態立體綠化營造等方式,全面構建綜合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等復層公園體系。到2024年底,基本搭建完成公園城市體系框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公園城市政策標準、發展路徑和建設方式,為全面建成人、城、境、業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公園城市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作為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公園城市為城市空間的重塑提供了新的路徑。根據《青島市“十四五”林業發展規劃》,至2025年,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6%和40%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于15平方米、林蔭路推廣率實現85%、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85%、古樹名木保護率實現100%。
《規劃》中還明確了“一軸、兩廊、三系、群線、多點”的園林林業生態結構布局。一軸是大沽河生態中軸,兩廊是濱海景觀生態廊道、北部生態廊道,三系是東部嶗山山系、西部黃島山群山系、北部大澤山山系,群線為河道和道路綠帶等線形生態要素,多點為各類自然保護地、生態林場、森林鄉鎮、綜合公園、社區公園、游園、口袋公園等呈點狀分布的生態斑塊。
公園城市建設是一項人居環境改善的系統工程。“點線面”結合打造綠色空間,最大限度便民、利民、惠民,增加市民的綠色獲得感和幸福感,既需要恢弘大氣的寫意之筆、又需要精工細作的繡花功夫、還需要久久為功的逐“綠”前行。
(作者 劉棟 攝影 劉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