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蘭——帶領即發走向輝煌的掌舵人 2009年9月25日,由青島市總工會和青島日報報業集團主辦,青島勞模協會、青島新聞網承辦的“青島驕傲——我們與共和國同行”勞模代表座談會在黃海飯店舉行,張瑞敏、汪海、常德傳等18名全國勞模應邀出席。在共和國60華誕到來之際,青島新聞網推出“青島驕傲”系列報道,追尋這些勞模不平凡的足跡,折射青島發展和共和國成長的光輝歷史。本期推出 從一個1955年即墨縣城一個制發小廠,發展到目前已擁有萬余名職工、30多個內外資企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的全國最大的針織品、發制品生產出口基地,青島即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發展過程中充滿了傳奇,而在這諸多輝煌的背后,離不開一個女人,那就是他們的董事長陳玉蘭。 陳玉蘭,即發集團的掌舵人,風雨54載,將一個偏僻農村的合作社打造成了一個發制品、針織品的全球制造基地。 面前的她操著地道的即墨方言,一臉謙和親切的笑容,這是年過六旬的陳玉蘭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身為董事長,衣著打扮卻和鄰家老太太沒什么區別,很難聯想到她和一個有著26億元資產 、名聲赫赫的民企有何關系,但恰恰就是這樣一個女人,用自己的執著帶領著即發扛起了青島、山東乃至全國發制品、針織服裝行業的大旗,使即發成為全國最大的發制品、針織服裝出口生產基地。 1980年10月,陳玉蘭赴京爭取勞保手套產品出口配額時留影。 1955年建成的即發梁家疃檔發社原址
14歲參加工作 她有《苦菜花》“情結” 在陳玉蘭的眼里,即發是她今生最難割舍的情懷。1955年,14歲參加工作的陳玉蘭,1963年開始就和即發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5年14歲參加工作的陳玉蘭,讀的第一本書就是馮德英在1958年1月出版的長篇小說《苦菜花》。1958年,在中國歷史長河中,這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一個工作了4年的小姑娘,已經長大了,《苦菜花》中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在那艱苦的歲月中伴隨她成長。 現在,做了董事長的陳玉蘭,對少年的一些片段還是記憶猶新。沒有現在孩子天真爛漫的童年,然而這一切都不影響一個倔強好強、渴望上進的女孩子的求知欲望。勞累了一天的小玉蘭,最大的奢望就是趴在床上,在昏暗的燈光下,手捧著《苦菜花》一字一句地咀嚼書中的每個片段,吸取豐富的精神食糧。 直到現在,書中鮮活的形象如母親、娟子、德強等一直活在她的心間。用陳玉蘭的話說,她有《苦菜花》“情結”,這本書像一座燈塔,讓她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會迷失方向,始終堅定地帶著即發人按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1961年建成的即發集團段村檔發社原址 1981年,陳玉蘭(前二排左五)與即發第一屆職工代表大會代表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