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之城的地下將有六層,將可跑地鐵和汽車。(西海岸經濟新區供圖)
西海岸經濟新區空間布局示意圖。(資料圖)
隱珠街道北京路附近,多個工地正在施工。
10年后,西海岸或將崛起青島市的第二個主城區。1月7日,市人代會人大代表報到當天,西海岸經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志軍就拋出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黃島區隱珠街道和靈山衛街道要建一處30平方公里的新城區,這個新城計劃用10年時間建成,預計投300億元。今年將啟動舊村改造,1.7萬村民將變城里人。根據規劃,“未來之城”光地下就將建設6層,最下面兩層是地鐵,還有水氣熱管道、汽車道等。
建設目標西海岸建設瞄準“三個再造”
1月7日上午,市人大代表、西海岸經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志軍一到會場,就被媒體團團圍住,因為他帶來的是西海岸新區發展的新動向——西海岸經濟新區要打造青島的下一個主城區。
“我們前100年青島發展都是在東海岸,后一百年機遇比較大、條件具備的是西海岸。不管是交通,還是港口,還是藍色經濟賦予的這些政策,還有中德生態園區,項目上馬之后會出現裂變。”他說,西海岸經濟新區不能變成一個大的加工廠,它需要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居住區來支撐,需要高端服務業,因此設計了一個新的代表未來色彩的CBD,也就是西海岸中央商務區。
“這個項目今年就要開工。作為這樣一個新的商務區,能支撐產業發展,并是對現代服務業的拓展。它代表的是青島未來發展的走勢。”王志軍說,這個新主城的大的規劃已經完成,即將建設。
王志軍說,西海岸經濟新區是藍色規劃當中的重要節點,藍色規劃已經運行了兩年時間,而西海岸經濟新區也已經從規劃階段向建設階段邁進。他說,西海岸的建設歸納起來就是“三個再造”,再造一個青島港,即董家口港,對青島港口進行結構性戰略調整;再造一個青島的經濟總量,5-10年經濟總量翻一番;再就是再造一個主城區,就是新城區,在黃島區隱珠街道和靈山衛街道3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建設。
舊村改造建設5個衛星城鎮安置村民
這次兩會,王志軍重點要提新城鎮建設的建議,“這個新城為什么提出來要跟現代化新城鎮建設相聯系?因為我們要改造大量的村莊,有23個村莊要進行舊村改造。”據介紹,這個新城區的人口規模在5年的近期內設為20萬,遠期為40萬。目前已經有五六萬人口在這片土地居住,舊村改造涉及的居民有1.7萬人。
王志軍介紹,建設中央商務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村莊改造和搬遷也就是新城鎮建設在兩年時間內完成。“這次再造一個新城區,不能跟過去攤大餅一樣,扒拉個窩就栽一棟樓。新城設計要加入生態指標,并且重點之一就是在解決好新城建設的同時,把村民安置的事情做好,也就是在村民變市民的過程中做好工作。”
為了安置好這么龐大的人群,新城不是采取粗暴的房屋征收方式,而是在新城周邊設置5 個新城。“也就是在CBD的周邊設置副中心,就相當于小城鎮、衛星城。”這些衛星城建好后,讓舊村改造的村民先住進去,他們在這里享受保險、培訓、自主擇業、創業等優惠。
“讓村民變成城里人,不僅是西海岸經濟新區的問題,同時青島市的相關政策也要跟上。”王志軍說,村民變市民怎么變,比如勞動保險政策納入等政策都要研究。“還有我們對他們進行培訓,搞了幾個學校進行技能培訓。培訓完了后,還有一個上崗擇業的問題,這個不一定要在西海岸擇業,還可能到市里,市里也要有相應政策。”王志軍說,為了安置好居民,他們想了很多種方式。除此之外,再一個是“開發性創業”,就是將嘗試以村為單位,給他們一部分經營的手段和運營的資本,讓他們村集體經濟能繼續發展壯大,吸收一部分就業,創造財富的同時提高生活質量。
此外,西海岸經濟新區還將針對這些居民設立一個“小額創業基金”,讓那些通過個人擇業的都可以來申請。“我們在城鎮規劃上,是按照現代城鎮的要求設定的,絕不讓他們往大城市集中,就在這個區域內所有的需求都得到滿足。我們把學校等功能都集中在其中。”他說,把村民集中起來,還可以產生一大塊的購買力,形成互動的態勢,這就讓城市的建設沒有把那些村民甩出去,而是大家互相滲透、促進,共同發展。“我們要結合西海岸再造一個主城的操作,要把現代化的新城鎮建設好,在這里搞個試點,看能不能拓展開。”
施工計劃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工建設
據介紹,這個新城區總投入中舊村改造41億,整個區域總投入預計300億。這筆資金由投資平臺西海岸發展集團來做,它作為一級土地運營方,現在還吸納了中鐵等三個大的央企來介入。
王志軍說,這個城建設,是吸收了青島百年商務中心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教訓,同時又研究了國內從南到北一類城市新區特別是商務區建設的經驗,同時對世界上發達國家的商務中心、商務區的建設經驗以及下一步總的趨勢進行研究確定的。該項目從國際上55家設計公司的方案中選了4家進行設計,又由國家級評審機構選了兩家的方案,進行吸收最終確定英國一家設計公司的方案。設計這一部分目前已經走到了城市設計階段,基本上一些大的節點,大的板塊已經設計完畢,并且交到市政府討論通過。
“今年我們要干的是四件事。”王志軍說,一是實施村莊搬遷,建小城鎮,第二件事是道路綜合交通建設,第三件事是地下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我們叫市政綜合體,第四件事是在白果樹河流建設生態間隔帶。我們第一次接觸生態間隔如何運作,明天到上海去看設計,方案已經出來了,5月份做完,而這也將是第一個開工的工程;春節前后我們就要動員村民們進行搬遷了。道路涉及到審批,可能要等到今年下半年,市政綜合體也涉及到一個審批,也可能在下半年開工建設。
“這個商務區的功能要適度超前。”他說,其中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生態指標,它是按照“未來之城”的目標設定的。比方說排污、雨水收集、太陽能風能利用,山體海洋的保護,海洋能源的保護性利用,都有具體的指標。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首先指標是按照未來城市做的設定。另外整個設計建筑的構思,擺脫了過去我們密度過分集中,開放強度過度大,完全按照自由流線來布局的,按照山體、河流來設計建筑,自然一體,感覺很舒展。
交通規劃高速公路直達城區交通樞紐
交通擁堵已經成為愈演愈烈的“城市病”,自然也會成為新城區建設規劃考慮的重頭戲,新城區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的市政交通完全按照人性化的要求去做。現在為什么城區里邊這么堵,就是因為所有車都混在一起跑,比如膠寧高架路,不管過境車還是到市區的車都從這條路上跑,肯定堵了。所以新城區的車輛通行將按照功能不同進行分類。”王志軍告訴記者,根據規劃,在進入城區前設有分流線,過境車有專門的快速通道通過,不經過城區的道路直接開走,這就極大地減輕了城區的交通壓力,來城區的車輛則通過輔線進入城區。這樣就把過境車和在城區活動的車完全分開了。
“再舉個例子,我們還準備引進一條高速公路,直接引入城區的交通樞紐,這樣從機場來城區直接從這條路上過來就行,不用再從高速路上下到城市的道路上,能省很多時間。原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如果建成后只用半小時就可以。如果要從城區出去也可以直接從這條高速公路出去,這樣不用在城市的道路里邊瞎轉,既減輕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壓力,也讓新城區居民的出行方便多了。”王志軍表示。
除了分流過境車之外,新城區的市政交通還有更大的一個特點,那就是交通完全在地下,“我們請了上海虹橋機場的設計團隊做整個交通設計,這個團隊設計的綜合交通樞紐還是非常好的。從設計結果來看,也的確不錯。”王志軍告訴記者,按照這種全新理念的設計,將全面開發地下空間,地下將有六層,最下面是預留的兩層地鐵;向上一層是管網,整個城區的管道線路都放在這一層,也便于維修管理;管網層的上面是轉換層,或者叫做保障層,管網的閥門放在這一層,而且預留了一些處置火災、交通事故等緊急情況的地方;轉換層的上面則是交通樞紐層,這里將設計一條長2公里,寬五六十米,雙向八車道的道路,是城區的主要交通道路;交通樞紐一層的上面是商場。
王志軍告訴記者,按照設想,進入城區的車輛經過分流后,通過輔線進入地下樞紐,然后從地下樞紐這兒再去想去的地方,如商務中心,購物區,休閑區等地方。
地下建有這么龐大的交通體系,那么地上道路有什么用呢?對此,王志軍告訴記者,地上也修建有道路,但這種道路就不是以交通為主,主要是參觀游覽用的,如果大家想開車上來看看風景就可以走這種路,這樣地上的路就不會很寬,最寬也就是雙向兩車道。
按照規劃,地上的交通還做了連接5個城鎮和商務中心的循環交通體系,“這個交通體系是免費的,居民可以通過這些交通體系到達城區里面的任何一個地方。”王志軍說。
記者李曉哲高亮周晉華
探訪
商務中心未動工,樓市先火
從黃島區濱海大道沿著北京路一路向北,經過泰山路后便看到了正在建設中的一片繁忙景象。
在隱珠街道辦附近的北京路上,記者注意到,雖然當天氣溫很低,但是北京路上的這家樓盤售樓處前卻是絡繹不絕的市民。“我在開發區上班,今天和朋友一起過來看看這邊的樓盤,我去年年末已經購買了這個樓盤的房子。”劉先生告訴記者。“雖然現在這里看上去還不是繁華的商業中心,但是黃島區政府已經搬到了這附近,周邊也規劃有商業中心什么的,再加上這里環境很不錯,交通也便利,相信我選擇在這里買房是正確的選擇。”
不僅僅是劉先生,從開發區或者其他地區前來附近置業的市民也不少。“以往我們每個月的銷售量在100套左右,但是去年兩地合并新區成立以后,銷售量出現了明顯的增加,去年12月份的增幅在一倍左右,達到了200套以上。”該樓盤的銷售人員劉先生表示。“出現樓盤銷售量大增的情況,跟新區成立等因素有關。根據相關規劃,這里將來就是黃島區的一個商務中心,發展前景很好。”記者采訪過程中注意到,雖然該區域的房價比開盤之初有所上浮,但是仍然阻擋不了市民的購房熱情。在黃島區隱珠街道辦附近,記者注意到此處的交通設施也非常便利。“我們這邊的交通越來越便利了,而且新的黃島汽車站就在附近。開車不到十分鐘就能到黃島區政府,不到5分鐘就能到汽車站。而且公交車也越來越便利,跟原來相比可是方便了很多。”家住隱珠街道的市民楊先生告訴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還注意到,除了看得見的變化,生活在這里的老百姓也對將來的發展充滿了期待。在黃島區隱珠街道文化藝術中心的小廣場上,40余位中老年人正在跳扇子舞。“我們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你看我們這些老年人沒事兒就聚在一起跳跳健身舞,樂和著呢。”隱珠街道的退休老干部陳阿姨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