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打假力量雖然有限,但推動了中國公民維權。”這曾經是對王海等個人打假行為的一個評價,但2000年發生在王海身上的津門事件和南寧風波,卻讓輿論的論調從公民打假倒向了敲詐勒索,王海也第一次感到,媒體并不是總站在他這一邊。隨后,王海從輿論的漩渦中抽身而去。這一去就是10多年。
接受企業委托,打擊假貨制造商;同政府談判,通過幫助政府打假賺取獎金;主動尋找制假者,向政府部門
津門事件: 王海灰頭土臉
“打假英雄”“中國打假第一人”……在王海淡出公眾視野之前,王海得到的評價很高。1995年,22歲的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廈購買了12副假冒索尼耳機,然后徑直向東城區工商局投訴,依據《消法》第49條,向隆福大廈提出了雙倍賠償的要求,這讓王海聲名鵲起,伴隨聲譽而來的還有打假巨額賠償。時隔不久,王海籌資20余萬元購買了假冒品牌電池,成功索賠40余萬元。
個人英雄式打假的急轉直下是在1999年到2000年,王海先后經歷的津門事件和南寧風波。2000年,王海第一次聽說津成電線這家公司,爆料人在電話里詳述該公司產品質量如何差,并邀請王海前去打假,為消費者維權。王海帶著助手不但去了位于河北任丘的工廠所在地,而且幾日后,一行人又去了位于沈陽的銷售公司,買了貨,回到北京就起訴并舉報了。
被打假的公司先后幾次派人到北京與王海交涉,甩給他總計10來萬元錢,王海覺得這錢給得太少,起碼得百八十萬,結果他收了對方這幾筆現金后并沒有停手,繼續起訴。這顯然不符合“江湖規矩”,激怒了對方。他在電話里對津成電線喊價100萬的錄音,也在數日后該公司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被抖了出來,王海頓時灰頭土臉。這是王海打假生涯中遭遇的首個“滑鐵盧”。時至今日,王海回憶津門事件時,依然是不甘和憤懣,“那是典型的地方保護主義”。
南寧風波: 精神病院里待7天
津門事件過后,王海并沒服軟,而是繼續尋找津成電線更多的證據。先后去了西安、深圳,倉促而又疲憊的行程讓王海抵達南寧后爆發了。“當時主要是喝多了。”王海回憶起南寧風波至今還記得,他是在精神病院的單間里呆了一周,他還記得,電視里正在播著世界杯。
王海在南寧把酒店的吧臺和值班經理的辦公桌砸了,王海主動報了警。被民警帶到派出所后,王海覺得警察態度惡劣,總是逼問他到南寧來的目的,要他提供能證明他身份的朋友。王海怒了,把派出所的窗戶玻璃砸碎了,踢壞了辦公室的門,還與幾位民警發生了肢體沖突。真正的原因,王海知道,他覺得多年的打假居然被人冤枉,官司還輸掉。幾個小時后,有朋友趕到了派出所,在賠付了一筆不小的損失后,王海被送進精神病院待了一周。
此后的王海幾乎與媒體絕緣。2003年12月,打假人臧家平因敲詐勒索罪,被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處有期徒刑3年。當年的媒體普遍認為,臧家平事件的出現意味著“王海現象”的終結。這也意味著個人英雄式的打假走向窮途末路。
高調回歸: 起訴金山毒霸和杰士邦
對于隱身的這段時間,王海稱自己一直沒離開過打假行業,只是更多地轉向接受企業委托從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打假,取證、報警或是由委托方起訴,自己更多隱身幕后,不再拋頭露面。
重新高調回到公眾視野是2010年,王海用兩起訴訟將自己帶了回來。他瞄上了金山毒霸和杰士邦,以虛假宣傳起訴金山毒霸經銷商,狀告他們歧視和欺騙中國消費者;接著又在廣州起訴杰士邦安全套虛構英國血統,在北京以“價格欺詐”起訴武漢杰士邦衛生用品有限公司。
“我已經不記得這兩起案子的結果了,應該是不了了之。”盡管不記得結果,但敢于重新現身,王海已經對打假的認識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并開始通過公司對公司的模式實現打假。
“打假已經不能再靠個人的努力了,個人無法對抗企業,這是一種不對等的對抗。”王海的背后已經有了強大的律師團隊,每一次發布聲明、每一次暗訪取證、每一次起訴、每一次舉報,強大的律師團會從每一個細節的合法性出發,避免打假引來指向打假者的法律問題。
全新打假: 企業支付打假費200萬
在律師團的幫助下,王海建立了一種全新的打假盈利模式。有一款耐克籃球鞋不僅在國內的銷售價格要比國外高出500多塊錢,而且國外銷售的這個鞋是雙氣墊,到了國內變成了單氣墊。北京市工商局因此對耐克公司開出了487萬元的罰單。
這起案件最早的舉報人就是王海。“按照規定,北京市工商局獎勵了10萬元獎金。”王海告訴記者,舉報后的政府獎勵是打假的一種盈利來源。
王海把為政府部門提供打假服務作為一個重要的盈利模式。“比如我們同煙草專賣局合作,打擊假煙的制造者,煙草專賣局會給我們獎勵,同政府合作對公開招標中的工程進行監督,打擊劣質產品等等。”王海最近經歷的一起打假是某地政府的一處辦公大樓工程,中標建筑商使用了劣質鋼筋,埋下了隱患。政府對建筑商進行了處罰,獎勵了王海20萬元。
另一種盈利模式來自于商業客戶的雇傭。“去年接的最大一單是一起藥品打假,企業發現市場出現了假冒產品,讓我們找到制假窩點,并打掉這個窩點。”這次打假,王海稱企業支付的打假費用是200萬元。
最后一種模式是最受詬病,也最被質疑的一種,尋找造假者,找到證據起訴,最終企業不想損害聲譽,達成庭外和解。來自外界的質疑認為這是對企業的一種變向敲詐,對于這種模式,王海并不愿意多說。“程序合法,一般都是由律師團談價格,達成和解。” (記者 原野)
細數王海打假知名案
北京造假煙窩點案
2000年,王海協助北京朝陽煙草局,取締了北京最大的造假煙窩點,案值280萬。
浙江假閥門案
2001年,王海協助浙江技術監督局,取締了全國最大的假閥門案件,案值400多萬。
北京造假酒窩點案
協助北京大興工商局取締了北京最大的造假酒窩點,該窩點年產約2000萬元的假酒。
津門事件續
2003年,制售偽劣電線的津成公司副總王鐵莊已經被大連公安機關關押在大連市看守所,其負責人王中秋已經被通緝。
奧美定案
2010年,王海來到深圳查假,在獲知一些消費者在美容院里使用“奧美定”產品隆胸后出現發炎等癥狀,決定對“富華”進行舉報,并向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遞交了同樣內容的檢舉函。廣東省消委會調查核實后最終撤銷了奧美定的醫療器械許可證批號。
NIKE鞋案
耐克公司一款國內售價高達1299元的高端籃球鞋,主要賣點之一就是足跟和前掌的雙氣墊,然而同樣的宣傳、比國外還高出500多元的價位,中國消費者買到手的卻是只有一個氣墊的產品。北京工商局認為耐克公司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處以487萬元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