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二五”時期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各位代表!“十二五”時期,世情、國情、市情都會發生新的變化。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必須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深刻認識面臨的歷史機遇和嚴峻挑戰,切實增強前瞻性、科學性和創造性,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我們清醒地看到,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經歷深度變革調整,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孕育重大突破;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加速推進,市場潛力巨大、發展空間廣闊;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發展將形成新的格局。 我們清醒地看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緊迫,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已經到了只有加快轉型才能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 我們清醒地看到,體制機制創新進入攻堅階段,改革的重點已經從經濟領域向其他領域拓展,觸及的矛盾更深,涉及的利益更復雜,推進的難度更大,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更加艱巨。 我們清醒地看到,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群體訴求日趨多樣,對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戰略機遇期,積極作為,科學務實,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不斷提高民生保障能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發揮本土優勢,深入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快向富強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際城市邁進,為經濟文化強省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5%左右,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7%;全社會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城鎮化率提高到75%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持續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森林覆蓋率、建成區綠地率均達到40%;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
上一篇:網友牽掛多 民生最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