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養殖三文魚的魚池都裝有抽取地下海水的水管,24小時循環利用。
“以前吃的都是進口的冰凍三文魚,如今市民可以品嘗到新鮮的三文魚,品質與國外無異,價格卻更為親民。”近日,在青島膠南市大場鎮三文魚工廠化養殖車間內,車間潘主任指著池子中長達五六十厘米的三文魚告訴記者,從2010年3月起,在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王波教授支持下,他們成功完成了對引進魚卵的室內培養和鹽度馴化,原本生活在淡水水域的三文魚如今已在青島的“海洋牧場”中成功安家,并具有百萬條的養殖規模,豐富了青島市民的餐桌。
兩年間,10萬魚卵變百萬成魚
“我們選擇的魚為美國研究選育的雜交新品種,更易于海水馴化。”11月24日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王波教授向記者講述了素有“極品三文魚”之稱的美國斑點鱒鮭成功引入的過程。
“第一批魚卵共有10萬枚,是2010年3月12日從美國引進的,當時在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的鰲山國家苗種繁育基地進行培養。”王波說,經過精心孵化培育,這批卵培育出了近九萬尾魚苗 。“通過室內培養和鹽度馴化,使得原本生活在淡水水域的三文魚能夠在海水中生長。”王波說。
“斑點鱒鮭是鮭科魚中的優質品種,這種魚孵出三個月可長到10厘米,能完全適應海水生活。”據介紹,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兩年左右就能長到5公斤。參與該項目的青島福卡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劉學政告訴記者,自從引入之后,他們在膠南市大場鎮忠海水產有限公司進行試驗養殖,“經過兩年的時間,現在不僅是青島,煙臺、日照等很多公司也找我們合作,如今已有100萬條的規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