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波的創業經歷可以用“神奇”來形容
不凡創業路 放棄銀行工作涉足數十行業
12月5日,記者在膠州市里岔鎮良鄉一村村委會里見到了趙波,目前的他,還擔任著村里的村主任一職,一邊經營著企業,一邊做著為村民服務的工作,用他的話說,不僅自己富了,還要帶領鄉親們富起來。
趙波是怎樣富起來的?他的創業經歷可以用“神奇”來形容,因為這個既無任何背景,又沒有高人資助的農民小子,用自己的智慧和闖勁,在二十年的時間里積累了財富。1983年,趙波中專畢業,被分配到了膠州的銀行,這在當時看來是非常好的工作,但是趙波不滿足于這點。在銀行工作的經歷讓他對經濟形勢有著良好的判斷,最終趙波對出口貿易這個領域產生了獨特的興趣,一開始是往俄羅斯出口皮革,后來趙波發現,開皮革加工廠的利潤要遠遠高于單純做外貿,于是他辭去了銀行的工作,投資建設了服裝加工廠,生意最好的時候,工廠擁有3600名員工,每年出口額幾個億,上繳利稅近5000萬元,可以說趙波如今的財富,很大程度是靠服裝加工積累的。
在有了一定的財富之后,趙波仍不滿足,他又先后涉足貿易、工廠、商業等多個領域,這種創業經歷讓他受益匪淺,使他具備了掌控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的豐富經驗,這對他今后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過去的十多年,正是房地產行業瘋狂撈金的時代,但令人意外的是,擁有相當資本的趙波并沒有加入到這個浪潮中。而他最終的選擇,居然是回到自己的家鄉,辦起了養豬場,這樣的選擇在當時看來,是同樣可以用“瘋狂”來形容的。